五月初阳映碧波,河泊潭畔兰芷香。5月1日,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溯源在屈原管理区凤凰乡河泊潭文化旅游区徐徐展开。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携屈原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屈原管理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及屈原诗联协会,以楚风为弦、诗魂为韵,诚邀屈氏后裔、湘鄂赣文化名家及四方宾朋,共赴这场诗与礼的千年之约。
旭日初升,凤凰乡的威风锣鼓声划破寂静,健身彩龙腾跃翻飞,以磅礴气势为祭祀大典拉开序幕。三闾殿前,参祭者行拂尘、净手礼,上午9时30分,祭祀仪式正式开始。主祭人燃香奠酒,三鞠躬致敬诗魂。湖北秭归诗社、屈氏后裔、诗联代表依次进行三次献礼。鼓乐交鸣中,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屈茂辉诵读祭文,字句铿锵。全体人员肃立三鞠躬,缅怀屈原爱国情怀与高洁品格,以传统之礼续写文化传承,随后众人至怀沙广场举行水祭仪式。
江面骤起鼓声,两艘雕花龙舟斩浪前行,尽显奋勇争先的豪迈气势。在随后的赠树植树活动中,大家种下湖北秭归赠送的树苗,屈原管理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沈小星回赠营田窑瓷器作为纪念品。现场的合影定格下这个瞬间,让文化传承的根系在春泥中深扎。屈原诗词吟诵专场在雅乐声中开始,诗词韵律与厚重历史融合,让在场观众沉浸在跨越千年的精神共鸣之中。
下午的“一江千古属斯人”文化座谈会上,屈原管理区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胡志刚致欢迎词,区管委会副主任代颖慧主持会议,会议听取前段时期屈子文化研究和取得的成果专题汇报,专家学者代表作交流发言,共溯屈子精神根系。
与此同时,民俗活动体验现场,木桌铺展粽叶、码放糯米,男女老少围坐折叶填米,包粽巧手翻飞,艾香漫过江畔,民俗的温度让楚辞不再是典籍中的标本。百米宣纸铺展如长卷,湘北书法名家挥毫泼墨,“哀民生之多艰”的墨痕与未来星少年笔下的“吾将上下而求索”相映,楚辞筋骨在横竖撇捺间重生。
当龙舟鼓点渐远,《离骚》余韵仍在江面徘徊——那个“朝饮木兰之坠露”的诗魂,正以楚山湘水为砚,以汨罗江水为墨,续写着中华文明的诗篇。(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