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的话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 2017-05-04
浏览量: 1 | | | |

妈妈安详地走了。她的音容笑貌深印脑海,她的谆谆教诲常萦绕在耳边。

“唯有读书高”。妈妈出身于书香门第。外公是古私塾先生,教子甚严,即使是战乱时期仍将两个舅舅送到衡山读书。妈妈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外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她疼爱有加,教她读书,督她练字,直到晚年,妈妈还能将《三字经》、《增广贤文》倒背如流。89年我在西安读研,写信向妈妈报平安,字写得不好。妈妈待我暑假回来,特意教我:字是门头书是屋,读研究生了,字还那么丑,要多练字。还特地戴上老花眼镜,拿来毛笔和纸,当着我和弟弟的面用正楷写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妈妈习过帖,一笔一画工整有力,一双拿镰刀割禾,拿砍刀砍柴,拿锄头种地,拿针线绣花的手,竞能写出那么刚劲有力、漂亮的正楷毛笔字,真让我们汗颜。妈妈告诉我们,小时候,外公要求很严,字写不好要打手板。要不是时势变迁,命运的捉弄,妈妈也一定是个好教书先生。妈妈为了送儿女读书,真的是不遗余力。73年,本来已为大哥请好了师傅并喝了拜师酒要送他学篾匠,临走的那天下午,妈妈在修水库的工地上挑土时听说区高中要招生,只要找时任黄岸公社书记的周德成同志批字就可以升学,妈妈这个大门不出的农村妇女不知哪来的勇气,撇下家务和家里一群孩子,到公社找周书记,可周书记到赵洞大队去了,她不顾天色已暗又往赵洞赶,在黑灯瞎火的晚上,一个人翻山越岭走了三四十里山路,不知摔了多少跤,不知汗湿了多少次衣裳,终于找到周书记,周书记被我妈妈送子读书的精神所感动,批了条子。拿到批条的妈妈不知是高兴还是激动,哭了。于是,大哥又走进了学校,不忘妈妈教诲,终生好学不倦,高中毕业,先教书后从政,在岳阳县多个乡镇任职,担任过乡镇长,乡镇书记,任县粮食局长期间,为了粮食系统改制,废寝忘食,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至今,老百姓送的“人民公仆”的牌匾还高高地挂在老家的堂屋。对于读书的儿孙,妈妈的叮咛和祝福始终是“考名牌大学,读研究生,考博士”。对子孙中先后出了几个硕士研究生,感到脸上有光。妈妈去世后,前来悼念的朋友说:你们这个穷山沟能走出你们几兄弟真不易!殊不知,恰恰是妈妈送读不易,念此,心中对妈妈更是充满崇高的敬意与怀念。

“乐从苦中来,富从俭中得”。妈妈一直告诫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父亲常年在外教书,妈妈一人任劳任怨地在那个穷山村拉扯我们六个儿女。父亲的薪水十分微薄,生活的贫穷辛苦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妈妈白天出工,锄地种田不甘人后;回到家里,照顾几个孩子无微不至,一天到晚忙得脚不点地。特别是怀着最小的弟弟时,挺着七个多月的大肚子还要到修东元水库的工地上挑土,担子在肩上晃晃悠悠,肚子在前面颤颤巍巍,苦命的妈妈!从工地回来还要为家里的几个孩子做饭洗衣。我们山区山多田少茴多,妈妈每年都要晒几百斤茴丝。上千斤红薯,从地里挑回来,洗净,刨成丝,再挑到离家门很远的在高高山顶上的晒谷场,晒干,收藏,一趟一趟地挑出去,一趟一趟地收回来,闻鸡起床,披星戴月,何曾有过片刻的休憩啊!在这样辛苦的劳作中,她教导我们: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力气去了又会来,好吃懒做会败家,浪费粮食遭天谴。她不允许我们偷半点懒,不准我们浪费一粒粮食。妈妈虽然没读过西方先哲所谓“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至理名言,却终生教育子孙勤奋工作,节俭持家。妈妈的教诲是我们始终的坚持!

“吃亏是福”。妈妈家里成分不好,又是“四属户”,在那个年代是很吃亏的事。妈妈为此所受的气,所吃的亏不知有多少!有一年过年,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妈妈只得硬着头皮去找生产队借谷,生产队的人不仅不肯借,还将妈妈挑的一担空箩筐一脚踢到了山脚下,妈妈大哭一场,后来是二舅舅送来柴米让我们度过年关。虽然队里的人对我们不好,妈妈却不准我们记恨,她说,道路不平有旁人踩修。近年,当我们回老家,她都要嘱咐我们去看望那些原来曾经欺负过她,和她有过过节的乡亲。她没有在单位工作的经历,却经常告诉我们,要和同事搞好关系,不与他人争短长。日久见人心,吃亏是福气!如今她的儿孙个个秉承家训,在单位善待同事,都结了好人缘,与妈妈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为善最乐”。妈妈信佛,供奉观音,一生孝亲敬友,善待他人,亲朋邻里,有事必帮。每看到别人挨饥受冻就恨不得把自己身上的衣服口中的粮食分给别人,只要有人上门乞讨,自己再穷也要给别人一点。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家里人正在吃饭,来了一个讨饭的老者,那时候我们自己都缺吃少穿,可是妈妈却起身盛了满满一大碗饭,让他和我们坐在一起吃,我记得那人临走时感激地说:“您老人家人真好,好人必有好报!”是啊,好人好报!妈妈总说,“善事可作,恶事莫为;人有善念,天必从之”。总记着“人在做,天在看。”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行善,行善是妈妈的人生自觉,同时也是她对后代的道德要求。现在,她的儿孙们确实不管在什么单位,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想方设法扶贫济困,帮人排忧解难,从善政,办实事,做好人。

“钱财如粪土,人面值千金”。妈妈爱面子,做事不落人后,做人不留污点。总是教育我们: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做事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做人要图好名声,不允许我们做坏事,要求我们:偷鸡摸狗事莫做,伤天害理事不为。在缺衣少食的年代,不允许拿公家的一针一线。记得小时候,肚子实在饿,和弟弟在邻居家菜圆偷了黄瓜吃,被母亲知道了,狠狠地打了我们一顿:小时偷针,大了偷金,不学好,该打。我和弟弟参加工作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后,每次见面,母亲总是造就我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该得的不得,不该拿的不拿;做人谨慎终无错,小心划得顺风船;钱财如粪土,人面值千金,当干部了,老百姓的好评价比什么都重要,妈妈的叮嘱是我们永恒的信念。

常忆小时候冬日的夜晚,一家人围在火塘边,听大人们谈天说古,妈妈说那是“读夜书”,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读到了许多深厚的文化,许多的人生道理。上大学及参加工作后,没有“读夜书”的机会了,妈妈常常在我身边,用她的絮絮叨叨的方式,积她八十三年的人生经验,不断给我指引,一直给我的人生导航,在我得意忘形时,妈妈的话是清醒剂,在我萎靡不振时,妈妈的话是提神药。而今,妈妈走了,想见慈容空有泪,欲闻温语已成空啊!身影难相随,唠叨难再听,想念妈妈,泪水长流,妈妈教诲,常记心中!妈妈,我们永远怀念您!

2012年12月2日凌晨5时记于月田东元村老屋

作者: 黄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