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直播屈原管理区智能化育秧
来源:V屈原   日期: 2025-03-11
浏览量: 1 | | | |

  三月的洞庭湖平原,金色油菜花海与轰鸣农机交织成春耕交响曲。3月8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与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现场连线,带我们见证传统农事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的新气象。

  智能育秧:工厂化流水线锻造“钢铁秧苗”

  在4000平米的智能化育秧工厂,长60、宽15公分的七寸秧盘正在流水线上完成蜕变:铺撒基质营养土——雾化喷头均匀润土——均匀播撒低镉稻种。这些裹着红色包衣剂的种子,在温度35℃、湿度90%的智能化催芽车间中,仅需36小时便抽出2厘米的嫩芽,转移到大棚生长 28天后即可成为水田里的“钢铁战士”。相较于传统人工育秧,工厂化育秧效率提升一倍,可以非常轻松地完成今年机抛机插1.5万亩的目标任务,秧苗匀、壮、齐,直面倒春寒从容不迫。

  生态种植:近5万亩油菜织就“绿肥春被”

  屈原管理区河市镇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内,10余台翻耕机正轰鸣着为土地舒筋活络,将今年种植的近5万亩油菜粉碎翻耕,这些天然的绿肥直接还田沤肥,给秧田秧苗的生长提供营养丰富的土壤环境。泥土翻飞间草木清香弥漫,一幅“藏粮于地”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青年力量:90后、00后新农人激活“智慧春耕”

  去年依托湖南省农科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全区5.4万亩的水稻核心示范片早晚双季稻亩产分别达到了562和544公斤,总体较2022年提升了超170公斤,农业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101户百亩以上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涌现,其中20余户为90后创业者,最年轻的00后已扎根田间。他们的返乡带动了农业机具“升级换代”——今年新增了抛秧机、插秧机128台,较去年翻番。全区力争机抛机插面积达到15万亩,通过机抛机插有效实现水稻合理密植,进一步提升产量。智慧农业平台上,田间地头的空气湿度、土壤情况等数据实时跳动,新农人们轻点鼠标即可调控秧田的水肥灌溉,指尖上的“科技种田”让传统农事焕发新生。

  今年是屈原管理区开展全域水稻单产提升行动的第二年,此时智能育秧流水线的机械韵律、绿肥还田的生态智慧、新农人指尖跃动的数据思维,正合力绘制着“良种+良法+良田”的现代农业图景。正如农谚所言“秧好一半禾”,这场春耕变革的破土之声,将在金秋时节化作“湖南粮仓”的丰收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