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屈原管理区融合发展的理念与目标
一、融合发展的内涵
(一)融合发展的概念
融合发展指的是区域内各个相关要素以相互联动、相互促进的方式取得整体发展,使区域内各相关产业达到最大化的发展效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融合发展思想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逐步形成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纲领,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大力推进城乡融合、文旅融合、产业融合、媒体融合为抓手的融合发展思想体系。融合发展思想特别适合于某些资源发展不平衡的区域,以优势产业带动弱势产业,扬长补短。
(二)融合发展的路径
1. 资源融合
资源融合是指将区域内自然、交通、区位、人才、科技等资源要素融合在一起,共同助力区域繁荣。资源融合是产业融合、文科融合、城乡融合、空间融合的先决条件。
资源融合是地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内很多优秀企业都借助资源整合、产业链整合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比如将互联网、传统酒店、机票,甚至接送机服务整合到一起的携程旅游,将国内城市写字楼、楼宇视频资源整合在一起的分众传媒、将占有全国80%票房的影院广告整合在一起的央视三维等。这些企业都借助资源整合完成升级、实现盈利。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和传统资源的融合,是文旅产业、网红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2. 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等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态过程。产业融合以第三产业为核心,强调用无形渗透有形、高端统御低端、先进提升落后、纵向带动横向,是城乡融合、资源融合、空间融合、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本质、纽带与催化剂,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是近年文旅项目开发、城市更新、产业调整的重要方向,很多传统旅游项目都通过与文化产业、科技产业的联动完成迭代升级,既保证了产品的商业价值变现,又凸显了产品的文化价值。以“故宫文创”为例,通过和不同品牌跨界多元合作,打造拥有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打通线上线下消费渠道,形成了 “IP+文创+新消费”的全新商业模式,一方面给传统旅游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商业空间和产品溢价,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需求。
3. 文化与科技融合
2019年8月,科技部等六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加强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提升文化装备技术水平、强化文化技术标准研制与推广,构建覆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实现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科技是融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文化是融合发展的灵魂,二者的深度融合导致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巨变,催生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文化产业新业态。依托数字技术创新文化产业传播方式,以短视频、微电影、网络直播等新兴媒介推进文化产业传播数字化。以《国家宝藏》为例,该文博探索节目以“短视频+文物文化”的形式成功打造流量IP,节目播出后,故宫博物院以及八家国家级博物馆(院)的参观量平均增加了50%。
4. 城乡融合
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所谓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也就是城乡融合。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城乡融合战略提出的背景是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以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核心理念是通过统筹整合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促进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城乡融合战略实施以来,各地都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全国设立了浙江嘉湖片区、福建福州东部片区、广东广清接合片区等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入探索城乡融合的机制与路径。
5. 空间融合
空间融合是资源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基础与保障,包括城乡空间融合、公共文化空间融合建设等方面。所谓城乡空间融合,就是要将城乡经济体系看做一个有机整体,优化城乡发展的空间布局,推进城市与乡村在地理区域上的联通与互动,建设城乡一体的区域发展空间。要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优化乡村功能分区和经济地理,立足特色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主体功能区建设,形成以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的农业发展布局;另一方面要统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三)融合发展的机制
融合发展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维度,可简单总结如图1。
图1 融合发展的机制
1. 以整体发展为目标
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整体发展,使区域内各相关产业达到最大化的发展效益。因此,区域内各要素的融合与联通,都是为实现整个区域的繁荣为目的。不能追求单个要素的发展,而是要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优势带动弱势,形成平衡发展、协同共进的发展态势。
2. 以文化旅游为抓手
文旅融合是融合发展战略的核心与灵魂。将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可以赋予传统旅游项目新的文化内涵,实现商业变现的同时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符合新时期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求。
3.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科技创新是融合发展战略的驱动力。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催生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更新了各行各业的产业形态和产业布局。在数字时代,想要走融合发展之路,就要时刻坚持科技创新,打造“科技+文化”、“科技+旅游”、“科技+传媒”等新兴产业链。
4. 以联动发展为保障
融合发展强调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动、协调,旨在通过统筹、整合区域要素实现整体发展。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时刻坚持联动发展的理念,保持区域要素之间的互补、互动。
二、屈原管理区融合发展的理念与思路
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找人口密度、资本、产业、市场规模等方面与乡村相比,具有绝对的优势。在社会二元结构中,乡村发展相对滞后。乡村虽然有土地和空间的优势,但是靠单一要素拉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存在困难,需要城乡融合,承接由于城市扩张带来的资源溢出。所以,城市和乡村的多种要素融合实现协同增长,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也是可行的路径。
城乡融合发展就是从乡村发展的视角来看,就是实现城乡地位平等与优势互促,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该政策的推出大背景是我国城市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面临瓶颈,而广袤的乡村空有各类资源,但缺乏机制撬动其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核心理念就是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所累积的产业、资本、技术、人口、土地和管理等资源,与乡村资源实施融合,把城乡社会、经济、制度的软性发展融合,同时也实现城乡空间、环境的硬性融合。最终实现城乡居民的空间拓展、生产扩张、文化和谐、生态协同和生活幸福的社会再发展。
图2 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
乡村振兴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伟大英明决策,以政策带动资源的聚集来推动我国农村的发展。而融合发展理念在规划中得以集中体现。总体来说,乡村振兴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而实施资源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最重要抓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下融合农村资源特色的产业发展,而这次规划也特别重视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硬资源和软资源的融合发展,强调社会治理、科技创新、人才机制以及金融支持软性制度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硬性体系实施融合发展。而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强调规划、管理制度、乡村文化、生态环境及人文关怀的协同融合发展与支撑。
图3 乡村振兴规划的融合理念
以文化赋能本地产业,凝聚产业灵气,聚合产业张力,激活资源产能,带动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
以屈原农场开发、种植历史、以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十多个国家级金字招牌为引领,锻造一部新中国人民开发农村奋斗历史。以乡村振兴政策为导向,以文化故事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种植为理念的本地稻谷、种业等大宗农产品品牌;把农业科技助力精细农业,做好种植水产相关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创新,保持农产品丰收节庆日的活力与吸引力,打造本地农副产品品牌;讲好中国农垦文化故事,复原农垦时期的厂房、设备原貌,开发体验式农业旅游产业;以区域典型湖区生态环境,打造自然休闲型乡村生活体验场所。
对接汨罗屈原文化开发,开发纪念屈原、弘扬爱国忧国文化的大型“屈子殉国地”水祭活动仪式和场所,把河伯塘作为爱国忧国红色文化旅游的“必然落脚点”,开发本地红色旅游资源。以国家级古罗子国考古基地为基础资源,深度挖掘网络小说《芈月传》传奇故事情节,融合考古现实场景,打造以互联网平台支撑的用户口碑与评论相传、体验式考古挖掘、文物修复与鉴赏、剧本杀基地开发、民宿和文化穿越之旅等组合的乡村文旅链式开发互联网文化消费产业。
打造好农业、文化和教育品牌故事,以科技赋能故事的传播,逐步打造品牌流量,凝聚消费力量。以本地资源凝练形成的特色产业链,生产特色化文旅生态消费产品,吸引长沙和岳阳高频消费用户,扎实打造城市后花园角色!将互联网科技元素、文化元素、农业科技元素等融入产业链开发与延展中,充分展现科技创新区绿色生态经济活力!品牌经济下、融入科技元素的寻根、体验等多区域、多层次外部消费者导入,形成农、文、教主产业链延伸,带动体育产业链延展,丰富区域农文科旅体产品形式。最终构建文化、绿色、生态、科技融合的消费网络体系,形成“城市居民消费的后花园”。
沿着品牌文化故事下的消费链,把本地的农业、文化、教育、土地、乡村旅游、休闲体育、生态环境等优质资源融合到文化故事引领下的消费产业链,吸引投资者,打造文化故事消费引领下的产业集群。具体为:构建特色科技农业、体验农业;联合打造爱国情怀屈原文化、打造互联网特色芈月文化、打造考古体验罗子国文化;构建绿色生态与观光农业产业链;教育、游学和常态化学术会议产业链等。在独特资源的特色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下,将屈原区打造成为“城乡绿色发展示范区”!
(1)产业发展与消费导入做强经济内循环
以独特区域资源打造特色化产业链,吸引消费、拉入投资,实现外部资源融合下做强区域经济!
(2)特色化消费打造长岳居民后花园
以文化赋能农业、旅游,打造区域独特的文化休闲旅游、文体活动等品牌,结合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长沙、岳阳等大城市居民居家休闲型消费首选地;做好屈原文化和罗子国、芈月文化故事挖掘,以科技赋能产业链开发,打造周边城市年轻居民楚文化体验与今古穿越的元宇宙空间。
(3)消费与产业互补融入 “屈-汨-湘” 农文旅经济圈
以农业品牌为基础、以文旅产业开发为新的增长极,与汨罗市和湘阴县就农文旅产业的基础设施、品牌打造与推广、消费用户共享、产业互补等方面,实现联合开发,形成集群效应。
三、屈原管理区融合发展的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岳阳市屈原区GDP产值低,人口数量不足,消费总量滞后,地区影响力不强,产业和消费吸引力不够,总体呈现区域社会和经济活力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局面。急需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来调动区域内资源实现协同发展。用活区域特有资源,做强区域经济,发展当地社会,提升本地形象,解放思想,统一行动,把屈原区打造为“特、强、优、美”的城乡居民高质量生活福地,提升本地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荣誉感。
1. 做实特色发展路径
以文化融合资源、以资源引导消费。把屈原区特文的楚文化、农垦文化、优美乡风等无形资源,与土地、水域、区域位置等自然资源有效融合,形成农文科体旅各自产业链有效延伸、又相互融合的特色化产业发展之路,形成区域特色发展路径,打造城乡居民特色化乡村旅居生活。
2. 做强区域经济规模
以特色化文旅消费和绿色生态农业产出为基础,打造区域品牌。做实产业发展新规划、以科技赋能,打造特色化农业、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链,吸引各类投资主体,激活产业消费空间,做活区域经济内循环,融入大区域发展的外循环,做强屈原区经济规模。
3. 做优区域发展质量
以特色化产业体系和高质量的产业规划,以及区域各部门的融合发展理念,做优区域的营商环境。以绿色、生态、节能的农文旅体产业为主导,打造一个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样本。
4. 做美区域生活环境
以文旅体产业建设带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质工程,以高质量农业产业规划带动农村土地区域水域的规整,以文旅产业延伸带动乡村居住环境升级换代,做美城乡居住环境,提升区域生态环境。通过消费与产业的导入,实现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稳步提升;经济总量增长,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以文化活动开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乡村治理优化为契机,保持和提升良好的居民精神风尚。最终建设一个城乡面貌美、生态环境美、文明风尚美的屈原区。
最终建设文化屈原、健康屈原、幸福屈原、生态屈原,服务乡村振兴!
用好农业土地所有制、农业农村部政策支持优势,引入农业合作组织、依托本地特色经济作物,发展农产品展会场景,建全农业产业链,把屈原区打造为“全省精细农业引领区”。
2. 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
引进种业研究机构、布局种植试验区、以科技推进种业研发与试验的产业园区建设;以文化为消费引领,以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为特色,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消费绿色产业链,把屈原区打造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
依托农业特色,文化融合产业,做强区域品牌,发展生态旅游,做实康养终端,夯实在地消费,提升收入水平,把屈原区打造为“高质量乡村振兴示范区”。
1.打造科技高地
以平台理念打造“屈原区农文旅产业发展互联网平台”,以互联网科技挖掘、创作和传播区域特有文化,聚合消费资源,引导产业布局,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数据管理;继续做强科创园区,引入高科技产业,做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打造一个文旅产业信息化、农业产业科技化的区域“科技高地”。
2.打造双创洼地
以区域文化故事带动多产业在地消费,鼓励居民与外来人口参与文创作品开发经营、文旅产业经营、以及民宿经营等创新创业;做强农业链,鼓励个人和合作组织围绕精细农产品开拓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等创新创业;做大核心科技企业,打造在地配套产业链,鼓励本地产业链配套企业发展。打造创新创业产业空间充分,创新创业精神力量沉淀的“双创洼地”。
3.打造文化名地
做强屈原爱国忧国文化、做实罗子国的“古国城邦文化”考古基地,挖掘芈月的互联网故事,做强区域品牌,打造系列文旅产业链;并将抗日烈士基地、岳飞抗金旧址、和泰老屋商业故事、河夹塘的码头往事等文化因素融入到文旅项目的开发。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名地”。
4.打造生活福地
依托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做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康养与体育赛事配套设施,开辟生态旅游保护区,优化农村居住环境。以乡村振兴成果实现屈原区居民“城市化”,以文化生态康养吸引周边城市居民“农村化”,把屈原区打造成为“城乡居民高质量生活的福地”
第二章 屈原管理区融合发展基础与环境
屈原管理区总体发展基础较好,正处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前沿路口和关键时期。2020年,全区GDP约9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7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39元,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较高;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5.6:50.3:34.1,其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蓄势待发,以文旅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机遇和发展态势优良;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3.8%,城乡融合水平不断提高;全区资源结构特色鲜明,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万,拥有广阔的淡水资源、丰富的湿地资源和肥沃平整的土地资源,以及深厚的文化资源,资源结构特色总体上以农为根,以水为脉,以文为魂。
1.三产融合方面
农业发展基础相对深厚,土地及淡水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农业单个环节服务水平较高,但农业新型业态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相对不足,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乡村旅游等方面开发滞后,总体上“以土为基、以水为媒”吸纳和融合人才、资金、科技等发展要素的力度不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很好形成。
2.文旅融合方面
以楚文化、屈原文化、龙舟文化、农垦文化、稻田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明显,但在新时代如何将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进而将其更好转化为旅游资源上亟待加强,特别是在如何挖掘、整合、宣传、利用“屈原”核心品牌资源,围绕“屈原文化”构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格局上有待进一步强化。
3.城乡及产城融合方面
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投资增长较快,但城区功能布局及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城区与“两镇一乡”之间的融合程度不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集中度、产业集聚度不高,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融合发展不够完整,“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不够成熟。
4.空间融合方面
屈原管理区位于湘江、汩罗江注入东洞庭湖交汇处,拥有五纵三横的公路网络,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但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及长岳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不够明晰,与长株潭城市群联系不甚紧密,与湘阴、汨罗、岳阳等周边地区实施竞合发展及空间融合力度有待加强。
5.信息融合方面
全区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数字智慧教等领域有了一定发展,但在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方面还相对处在起步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区域整体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6.治理融合方面
城乡综合治理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及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上有待更加长期的努力。
1.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核心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屈原管理区深度融入国际国内产业链、整合各种资源要素走融合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宏观发展环境。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实施,将加快屈原管理区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推动发挥好大数据促进融合的作用,推动农民作为乡村生产主体、经营主体和消费主体乃至文化主体的不同属性加速融合,推动农业生产与体验的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融合,推动城乡产销实现融合,全面加快融合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3.建设文化强国的机遇
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是作为新兴产业和绿色经济的文化产业的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谋划和部署。建设文化强国,文旅融合发展是其重要路径。屈原管理区需以此为重要契机,加快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4.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融合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屈原管理区农文科体旅融合发展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融合发展,从而有力服务科教融合、人才强区、创新驱动等发展战略目标。
5.落实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机遇
湖南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作出决议,明确提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重大决策上升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三高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屈原管理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探索发展路径、优化融合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融合发展企业,建设一批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融合发展集聚区,推动形成全区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和典型经验。
1.资源与环境约束
1)人口资源约束
人口总量及密度低,以内需拉动在地消费能力不足。人口的发展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根据屈原管理区当前的经济发展条件,常住人口总量及密度较低,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自然资源约束
土地要素资源集中度不够,水资源科学利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统筹防洪抗洪和产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能否积极有效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发展高效农业、科学利用水资源、减少防洪抗洪对产业发展的消极影响等成为影响屈原管理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3)旅游资源约束
特色旅游品牌打造与旅游市场开发不足。主要是文化旅游融合领域不宽,层次不高,对旅游资源的内涵挖掘利用不够,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文化旅游配套还不完善,市场体系较窄,要素基础薄弱,宣传促销乏力,没有统一的宣传口号,权威媒体介入不深,文旅品牌形象塑造力度不强,难以产生轰动效应和持久效果。
1)三产联动融合发展不够
主要是农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不够,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强,特别是农业产业链上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联系不紧密,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没有形成基于三产联动融合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无法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及时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供血赋能。
2)科技对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度不够
科技创新对于深化产业融合、化解其中的突出矛盾与关键问题,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屈原管理区在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上进一步发力,特别是要大力加强数字经济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激发活力。
3)以文旅融合带动文化产业附加值提升度不够
文化和旅游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度不够,对产业的促进性不明显,需进一步以文化和旅游业为主导,形成多种新的旅游业态、旅游产品,共同构建文旅大产业体系,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重点要创新文旅融合体系,建设文旅产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打造旅游精品项目,特别要重视加强弘扬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的红色旅游、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民俗旅游、体验大好河山的田园风光旅游等。
1)传统国有农场超稳定生产与分配方式的制约
屈原管理区前身为大型国营农场,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生产和分配方式上呈现出比其他地方更大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过去作为特殊社会经济群体的一些观念和做法,思想理念上变革创新的意识相对较弱,相关部门的经营管理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大力构建体制完善、机制灵活、开放包容的新发展模式,全面增强管理区的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整体实力。
2)农民传统的恋土观念及政策滞后对土地承包流转的制约
由于管理区部分农民居民“恋土”情结及“守田为安”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一些农户即使种不好土地,也不愿转出其承包土地,土地经济效益较差。还有一些农户外出务工顾不上种地,就种植些低产、低效益的作物,有的甚至把土地闲置荒废,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此外,政府鼓励土地流转及促进市场主体改革创新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组织整体经济社会融合协同发展的引导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第三章屈原管理区融合发展基本要求与战略路径
一、融合发展形成区域优势
农业是屈原区发展的基础。具有几大优势:(1)优质的田地资源,土地肥沃、平整,有利于大规模种植和绿色农产品生产。(2)三面环水,水面资源丰富,有利于水产养殖。(3)屈原农场留下的土地所有制优势,有利于土地流转与规模化农业发展;后续农业农村部给与政策支持,有十多个项目和荣誉落地屈原区。(4)水稻种子研究所的入住,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特色化道路。(5)农垦开发凝聚的中国人民农业精神,农场发展遗留的实物场景,有利于打造农垦怀旧文化和农垦体验旅游,推动区域农产品品牌打造,激活区域内生态资源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发展农业旅游。(6)湖南省农科院种子科研基地搬迁带来先进农业技术,配套3000亩地做科研种植基地。
文化故事凝练是屈原区的魂。(1)河泊潭的屈原“投江点”成为全球华人怀念屈原的必选之地。(2)古罗子国的文化遗址挖掘是我们了解城邦制历史的独特场景,也是全球罗姓宗亲寻根的必到之地。(3)考古挖掘、芈月故里和互联网文化故事的互动,是打造古今穿越之旅最好的元素组合。(4)以楚文化为核心与延展的历史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策划、区域内优质基础教育品牌打造,形成区域文化品牌打造的凝聚核心与推广途径。
绿色发展是屈原区突破瓶颈的关键点。(1)把科技和互联网的能力注入到文旅产业平台开发,融合现代文旅消费习惯,把文化故事挖掘、自媒体生产、口碑与网络传播等融合实现故事创新与智能传播,并把科技元素融入消费终端,构建现代化文旅消费场景基础。(2)把科技的力量融入产业链体系内,赋能农产品品种优化与产品种植、农业机械推广、农产品加工等环节用科技提升竞争力,用数字化、空间虚拟化技术创新文旅的消费场景,强化科技赋能文化创意产业开发。(3)以独特的湖区观鸟生态和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特色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
文体旅与康养产业开发是屈原区发展的发力点。(1)做实文化故事带来的消费场景,带动消费终端的投资与消费能力的变现,实现区域GDP的增长。(2)打造“城市后花园”经济,做好康养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激活新农村建设成果,发展民宿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图4 屈原管理区融合发展理念
二、文化打造核心优势产业链
1. 农业核心资源
平整的农田、肥沃的土地,广阔的水域,是屈原发展的自然优势;农场土地所有制是农业发展的制度优势;特有农垦历史和农业农村部发展支持是农业发展的文化优势;省农科院研究基地搬迁、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注入农业发展强大科技动能。
2. 农业产业链拓展思路
(1)基础产业:打好品牌、科技和文化产业牌:
发展优质绿色农业产业规模种植、打造经济作物精细农业产品品牌,形成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组织好农副产品丰收节庆活动,打响农产品基地品牌,做好产品推广;打造一批农业高科技“链主”企业,用好其产业带动力;抓住省农科院基地搬迁机遇,着重打造农业高新技术示范产业区,把农业种业科技研发、实验和产出的一体化产业链深度开发;梳理屈原农场发展历史,讲好中国农垦故事,做好农垦精神场景开发,建设农垦旧址观光园;做好观鸟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聚合生态观鸟人群。
(2)产业延伸:拓展农业消费场景
延伸规模农业和精细农业产品链,做好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延伸,做大农产品附加值;利用农场平整土地与科研优势,打造农业机械设备开发、实验、量产与销售产业体系;打造基于农垦文化与农业机械开发的农业体验产业链;做好观鸟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品牌宣传和消费延伸开发,打造洞庭观鸟生态休闲产业链闭环经济。
(3)产业链跨越:实现农业消费多元变现
开发农业体验之旅和农产品丰收节庆吸引力的延伸消费需求,开发观光休闲农业、生态衍生产业,拓展文化农业消费者多元在地消费空间。
消费者聚合:通过农业产业开发,聚合农产品消费者、农业旅游体验者、农垦文化回忆者、湖区生态观光者、观光休闲消费者等周边城市居民,引入农业特色化消费人群。
投资者聚合:用好农业合作社模式聚合生产者以投资者,抓住乡村振兴机会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者,引入农业产业实体经营投资者;引入文旅产业投资者等。
图5 屈原管理区农业融合发展理念
1. 文旅核心资源
河泊潭屈子殉国地成为全球华人缅怀屈原、体念爱国忧国文化的必选之地;古罗子国考古基地建设、与芈月故里互联网故事穿插融合,成为楚文化与现代文明时空穿越之旅的故事源泉和实物基础。
2. 文旅产业链拓展思路
(1) 基础产业:凝练文化故事的虚拟与现实空间
建设河泊潭屈子殉国地的屈原水祭广场;古罗子国考古基地与博物馆建设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红色忧国文化、楚文化与现代文明穿越之旅文化的故事实物空间。
(2) 产业链延伸:楚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红色文化之旅
打造融入科技与互联网元素的楚国文化与现代文明穿越之旅的楚文化创意产业园,纳入文物挖掘与修复的体验式文化消费的考古文化与文创产业创意园,大型楚文化展播创意剧目,时空穿越和剧本杀等互联网文化消费新业态的芈月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文化之旅消费者进驻与留存;合作打造屈原忧国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丰富爱国文化旅游产品线,链接区域其他文化旅游资源,激活并设文化之旅的在地消费。
(3) 产业链跨越:休闲文旅开发
以文旅深度消费为依托,满足消费者衣食住行需求,纵深打造产业链,跨链带动餐饮、民宿和休闲文化小镇产业开发。
3. 文旅发展的产业与消费资源聚合机制
消费者聚合:聚合红色之旅、互联网文化穿越之旅、寻宗文化之旅、休闲小镇之旅等消费者。
投资者聚合:考古挖掘和博物馆等财政投资;地方国有平台企业文化故事、文化创意与消费挖掘的互联网平台投资实体;文化产业园的实体投资者;地方居民民宿开发和餐饮及文创产品开发等个体投资者引导。
图6 屈原管理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理念
三、资源聚合促进农文科体旅融合发展
(一) 文化聚合打开产业空间
农垦文化、屈原文化、古罗子国的城邦文明、芈月互联网故事等本地特色化的文化故事创作与传播,特色化的文化研究与传承活动的开展,以及产业链打造实现文化引导下的在地消费,构建本地特色化文化消费群体。
构建以文化引领、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屈原区文旅发展互联网平台,构建文化故事互动式创作与传播、消费者资源与数据的聚合、开发与应用、农文旅体在地消费配置与引导等功能,把文化聚合下消费者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实现基础需求与衍生需求再配置,深度开发在地消费。
在做实农、文、教三大产业链体系的同时,以引导和实现在地消费需求张力,以休闲体育设施建设为链接环,把宜居小镇、生态农庄等文旅硬件消费节点实现勾连,打造本地农文科体旅消费的闭环,激活本地农业制度资源、楚文化资源等无形资源,土地水域、生态生物、区位优势等自然资源,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成果,做大做强屈原区特色产业体系,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图7 屈原管理区文化聚合发展理念
(二)消费与产业聚合实现融合发展
在消费资源锁定下,合理挖掘核心需求和衍生需求,打造文化、旅游、教育、生态、休闲、康养等在地消费产业。做好农业、文化、旅游、教育与体育产业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组合引入各类大型投资主体,成为农文科体旅产业链“链主”,规划打造农文科体旅产业链延伸体系;产业链延伸下的“补链”和“延链”工程,有效引入各类投资者,激活本地居民土地与房产等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屈原区以文化引领的生态绿色的农文科体旅产业,开拓乡村振兴政策指引下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新模式。
图8 屈原管理区消费与产业聚合发展理念
(一)以农为基优化产业布局
1. 提高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质量
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重点发展优质稻、黄栀子、西瓜、瓜蒌、湖藕、猕猴桃、稻虾、生猪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单项冠军”。围绕上述8大农产品,培育3+5条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其中优质稻、黄栀子和西瓜作为3条农业主导产业链,瓜蒌、湖藕、猕猴桃、稻虾、生猪作为5条农业重要产业链。
开展农业全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由主要区领导担任“链长”,建立统筹推进、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精细化综合加工发展、体系化物流网络搭建、品牌化营销渠道打造等方面推进“延链、补链、强链”。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任“链主”,如由海泰栀子专业合作社担任黄栀子产业链“链主”,由“链主”组织育种育苗、生产基地、仓储设施、科研院所、加工流通、产业协会、服务机构、电商平台、融资机构等经营主体,打造一体化农业全产业链。
建立屈原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农资、农机、农艺、技术、信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和服务主体,为屈原农业主导产业链和重要产业链提供全程化社会服务。以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和新基建为契机,建立屈原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综合运用遥感、传感器、智能终端等装备和手段,围绕基础环境、资源投入、生产加工和流通消费等关键环节,汇聚物联网监测数据、统计调查数据和批发市场、电商平台、农贸市场或超市等销售数据,全面采集生产、消费、贸易、价格、成本收益等核心数据,构建实时、动态的全产业链数据采集体系和数据仓库。
2. 跨界打造“农业+”新业态
充分挖掘屈原优质稻、黄栀子、西瓜、瓜蒌、湖藕、猕猴桃、稻虾、生猪等农业产业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提升生产、生活、生态等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
大力发展“农业+文化+旅游”。依托农垦文化,开发赏花采摘、果树认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科普研学、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开展农(渔)家乐、乡村民宿、康养基地建设。培育营田镇义南村休闲观光农业、宝塔村体验农业,凤凰乡河泊潭村养生养老农业、琴棋村创意农业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态,扶持建设屈原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栀子特色小镇、凤凰山康养基地等特色农旅项目。
积极探索“农业+商业”。布局营田镇荷花村农村电商,凤凰乡青港村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与大型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设地方特色馆,发展直播带货、直供直销等新业态。
(二)以文为魂深化产业融合
1. 构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结合当地农垦文化、屈子文化等文化特色,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突出创作生产质量,加强原创策划,打造一批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精品剧目。推动业态模式创新,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旅游演艺项目,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供给体系。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在屈原文化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开发沉浸式、互动式全新文化演艺产品。推动演艺经营主体的壮大,与当地相关企业在创意策划、市场营销、品牌打造、衍生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打造屈原文旅集团。
推动文化市场跨区域协同发展,科学整合屈原区域内的文化企业资源,延长相关产业及衍生产品生产链条,促进企业间兼并重组和联合协作,形成区域旗舰企业,扩大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引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加强中小微企业的沟通,建立屈汨中小微文化企业联盟,加强文化企业之间的联系,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细化企业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增强屈原文化产品有效供给。
2. 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
以屈原农垦基地所形成的环境优势、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为基础,结合当前旅游需求,创建农垦文化博物馆(陈列馆),多方收集、整理民间富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农垦老照片、知青旧书信、旧农具,建立、收集整理一些农垦人当年亲手制作的板凳、农具等,重现当年农垦职工劳动、生活、学习场景,打造农业旅游、农业技术示范、农垦文化体验等一体化旅游活动,传递屈原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
加强对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规划引领,在坚持“保护为主,有序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下,立足屈子文化脉络,深挖展示旅游资源承载的中华文化精神内涵,将文化内生动力转变成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依托自然风光,结合历史遗存,合理规划罗子国故居、屈子殉国地、芈月故乡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节点的历史文化景观带;打造以凤凰山、磊石山、天鹅湖为主的自然生态景观带;以环湘江、汨罗江、洞庭湖绿道为主的环线旅游景观带。同时,发展特色旅游项目,丰富夜间文化旅游产品,烘托整体文化景观和浓郁度假氛围,着力把屈原管理区打造成独具传统湖湘楚文化特色的美丽小镇、两江交界处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三)以科为翼赋能产业发展
1.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围绕我区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产品生物制造、营养健康、加工制造与智能装备、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保质减损与品质控制、安全控制与质量溯源等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建立从农产品生产源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积极培育无人农场、无人农产品、无人作业等新业态,促进精准农业及生态循环农业等发展。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示范应用,重点聚焦农业绿色投入品创制、农业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疫病防控、化学肥料与农药减施增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耕地质量提升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体系,示范推广一批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提升示范区建设水平,研发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创新。
完善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动能。提升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和旅游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文化和旅游创新成果绩效的评价方法,形成体系完善、相互支撑的科技创新新格局。大力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领域科技型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品牌。鼓励设立文化和旅游科技专项(项目),采取直接补贴、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贴息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及应用示范。
2. 强化科技对产业的赋能作用
建设屈原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加强数字内容供给和技术装备研发平台,打造高水平直播和短视频基地、一流电竞中心、高沉浸式产品体验展示中心,提供VR旅游、AR营销、数字文博馆、创意设计、智慧广电、智能体育等多元化消费体验。依托屈子文化研发面向大众的各类“人工智能+”文化作品产品创作生产工具,开展屈原文化等艺术作品的创作创新,提高文化作品产品的创作生产效率,降低大众参与文化艺术创作的技术门槛和难度,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应用,建立艺术创作的新模式。
利用先进科技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开展文化遗产保护与文物活化利用技术研究,重点支持存量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以罗子国城池为核心,以考古调勘、发掘研究为依据,真实、完整地保存并延续罗子国城遗址的全面历史信息及文化价值,保护遗址生态环境稳定和景观环境协调,合理利用遗址本体及所在区域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创新展示理念,更新展示技术,体现研究成果,推动遗址研究、展示、传播的发展。合理协调文物保护、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居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遗址保护利用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全力建设省级罗子国城考古遗址公园,谋求文物保护利用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协调发展。
聚焦智慧旅游发展关键技术,推进预约、错峰、限量常态化技术研究,在屈原拟建设的相关旅游景点研发或引入自主预约、智能游览、线上互动、资讯共享、安全防控等一体化服务和用户智能管理的综合平台,开展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旅游“智慧大脑”应用示范。引入旅游场所的智能感知与信息协同技术,研发多终端一体化的游客行为识别和消费感应服务系统。开发或引入面向自助游客的具备智能规划、智能服务、智慧决策、无感支付等综合功能的旅行平台和系统工具。
(四)以体为媒促进产业交流
1. 打造特色体育产业链
以绿色生态户外运动为主题,打造自行车、马拉松、超级越野赛等精品赛事。加快山地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依托凤凰山等山地资源,推进定向、越野、徒步、探险、拓展、汽摩、滑翔、山地穿越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建设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发展山地户外健身休闲旅游,推动山地骑行、徒步探险及大众登山等项目发展。打造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品牌:推进自行车集结赛、山地越野车穿越赛和马拉松赛等赛事,做大做强赛事活动,全面提升赛事影响力和吸引力。
开展垂钓、趣味龙舟赛等休闲运动项目。与汨罗市打通汨罗江河道,共建屈原龙舟基地,一方面吸引体育研究机构、体育专业人才、专业体育组织等要素,对标场馆、设施、赛事建设与运营标准,打造专业龙舟赛事;另一方面,开展垂钓、趣味龙舟赛等休闲运动项目。
2. 创新“户外运动+”多元业态
深化户外运动与旅游、文化、农业等行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形成以屈原特色体育产业项目为主体,建设具有先进制造、培训、赛事、健身、休闲等不同项目的体育产业发展高端阵地;依托屈原龙舟基地,打造集训练、竞赛、健身、休闲为一体的体育服务综合体。
发展集体育竞赛、健身休闲、体育会展、文艺演出、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同时建设体育功能区、体育科创区、体育服务综合体商业区,发展体育培训、体育文创研发、数字电竞等多元业态,利用优质自然环境及人文资源,推进体育与旅游、休闲、生态、文化等产业融合,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带来流量促进产业之间的共融共通,建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效互动的特色体育旅游度假聚集区的“多极支撑”。
(五)以旅为形激发产业动能
1. 着力构建特色乡村旅游产业
推动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单一产业到多元产业融合,从“小、散、乱”到品牌特色联片,从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体验、度假养生、文化商务等复合旅游转变,探索培育适合屈原旅游消费的新型旅游产品。依托农村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镇,培育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和节会,研发一批以栀子花等农副产品为原材料的特色旅游商品,构建以“屈楚文化”为核心的精品景区。
把握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遇,发挥屈原管理区自身具有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精准识别问题,补齐短板,规避威胁,打破僵化的湖南传统乡村旅游发展固有模式,打造观光休闲游、湿地生态游、文化生态游三大乡村特色旅游。在屈原文化基础上植入创新性文化元素,构建“屈原+”多元文化新兴乡村旅游业态,推动创新性乡村旅游革命,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屈原旅游新城+屈原创意乡村”旅游休闲服务品牌高地。
2. 做活全域旅游产业体系
以古老的罗子国文化为底蕴,以激扬屈原文化为主题思路,突出屈原故里文化底蕴,增加文化内涵,针对不同市场特征,对不同文旅产品进行组合,对节事活动进行策划,培育和发展具有屈原文化特色的文艺、戏曲、表演和饮食,拓展和发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祭祀、娱乐活动和旅游服务项目。
按照“提升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幸福屈原”的发展思路,依托沃野平畴、湿地丰富、天蓝水碧的环境特质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域特点,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全面推进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园”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发展,构建集群式、区域式、规模式的农业观光游,打造农家乐、生态采摘、观光园等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做到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
依托全洋利国家级合作社和海泰博农企业建设的省级栀子特色产业园和1个国家级实验室、7条深加工生产线,打造黄栀子培育及黄栀子产品加工工厂的工业旅游线路,为游客带来更深度、更新奇、更具有知识性的旅游体验。
二、功能分区
(一)建设河市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核心区
1. 规划范围
河市镇为中心的乡村区域,包括1个行政区:河夹塘社区,10个行政村:古罗城村、大湾村、三江村、金兴村、新洲村、金洲村、平安村、莲芙村、三和村、幸福村。
2. 发展背景
河市镇地近汨罗江、洞庭湖,水路交通发达,是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基地。古罗城村拥有罗子国都城遗址,不仅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陶器、建筑、墓碑等文化遗物,且与屈原、芈月等历史名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古罗子国文化、芈月文化和河市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均为河市镇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发基础。
3. 发展定位
整合河市镇的农业基础和文化资源,形成合力,打造成农事观光、民俗体验的农业体验目的地、文化遗产地、文化乡村游深度体验地。
4. 开发思路
依托丘陵与湖泊的地理布局,开展种植风光观览、江边景观游览的水陆双联动参观活动,带动农业的体验发展;借助古罗子国文化、芈月文化,完善文化遗址的发掘、保护、开发工作,建设起“古罗子国遗址、芈月遗址、屈原遗迹”三主题文化遗产休闲观光点,实现文化价值的多元转化;打造“文化遗产+鱼水美食”系列活动,积极开展下江捕鱼、乡味食堂体验、厨艺达人比拼活动,重点布局端午等重要节日,依托屈原历史渊源,开展龙舟竞渡、粽叶飘香等体验活动,强化农业食品保障功能,促进农业和文旅的双赢发展。
(二)建设凤凰乡生态休闲康养特色小镇
1. 规划范围
凤凰乡乡村区域及其部分附近森林资源。
2. 发展背景
凤凰乡有着凤凰山和磊石山等生态资源,其中凤凰山座落于凤凰乡的东南部,位于汨罗江与洞庭湖交汇处,磊石山地处湘江和汨罗江交汇口,两山的区位使江景及附近地区尽收眼底。同时,凤凰乡正积极布局康养项目,自然资源和政策支持为生态休闲康养特色小镇的持续注入动力。
3. 发展定位
依托凤凰乡的山水林田等生态环境资源,建设包含健康氧吧、森林康养、运动康体、温泉水疗等在内的生态康养区。
4. 开发思路
合理利用凤凰乡自身优越的自然资源,突出自身的生态优势,与河市镇、营田镇等地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遵循合理开发的原则,在两山区域设立森林氧吧空间,打造一批精品山景民俗,结合凤凰山和磊石山之间的区位间隔和汩罗江、湘江的江景资源,打造生态养生和观景长廊,完善康养区的小交通配套设施,布局户外骑行、射箭等休闲娱乐活动;依托森林风景区和特色民俗群,建设温泉疗养区,拓展养生休闲、城市休闲等功能,提供多方位、一体化的休闲康养服务。
1. 规划范围
以营田镇为中心的乡村区域。
2. 发展背景
在退田还湖、绿化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背景下,营田镇的湿地面积、鸟类品种等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东古湖湿地中有灰鹤、大雁、天鹅等数10种候鸟和麋鹿等野生动物资源。东古湖湿地小天鹅越冬栖息地的打造、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双减”政策的协同育人的要求,为营田镇的农科教融合发展夯实坚实基础。
3. 发展定位
围绕东古湖湿地、生物资源、特色产业,建设“湿地-鸟类-文化”农科教旅一体化基地。
4. 开发思路
重点突出农业发展优势,在农耕季节时节发展稻田景观旅游,开发油菜花、紫云英等花卉观景长廊及摄影打卡区,培育休闲垂钓项目,完善周围休闲娱乐基础设施。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以东古湖湿地为中心,建立东古湖观鸟湿地公园,完善周围休闲娱乐基础设施,合理发展湿地观赏休闲旅游;建立湿地科普馆、水鸟博物馆等科普场所,展览展示多样化动植物资源,开展湿地历史、构成、文化、动植物资源等为基础的多元化的场馆教育活动,对接学校需求的课程和活动,将营田镇培育成周围学校的课外实践和研学基地,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产学研协作。面向市场,建设农产品商展馆,使其成为特色农产的宣传阵地和拓展农产的增收渠道。
图9 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凤凰乡、营田镇规划图
1. 规划范围
以屈原管理区、汨罗市、湘阴县、长沙市四地为中心的连线区域。
2. 发展背景
我国大力推动经济集群发展,在中部地区规划出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等集群,而湖南省正大力优化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和总体规划格局,探索符合湖南省情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除了长株潭城市群外,利用屈原管理区、汨罗市、湘阴县、长沙市四地的优势,创新建立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相协调的城市发展体系,成为带动屈原管理区经济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
3. 发展定位
建立屈-汨-湘-长区域竞合发展经济带,打造成城市间横纵联系和分工协作的经济带发展标杆。
4. 开发思路
依托“屈-汨-湘-长”的经济发展以及自然和文化资源基础,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竞争中发展,在合作中共赢,做好“四个一体化”:规划一体化、招商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品牌打造一体化。统一规划四地内路、水、电、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协调社会发展、土地利用、城乡规划;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招商的精准化、协同化、高效化,促进资金融通、人才流通、产业贯通;完善铁路交通运输网络,构建一小时交通圈,为地区的人员和资源流动提供交通保障;整合经济带资源,打通品牌和发展的产业链,统一市场定位,聚焦资源要素,建立起一致的经济发展带形象,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图10 屈-汨-湘-长区域竞合发展经济带示意图
第五章 屈原管理区融合发展重点项目与实施路径
屈原管理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全区应按照“洞庭湖乡村振兴引领区,长株潭城市集群后花园”战略目标要求,从产业融合发展角度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既有资源和开发创意项目。以农业、农村、农产品为基础,以乡村休闲旅游和深度体验旅游带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在与周边县市自然资源相似的竞合关系中,做到错位发展、资源互补、融合创新,构建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因此全区建设各类项目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核价、统一营销、统一接待、统一结算等等,推动全域发展的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和一体化。
从目前看,全区文旅景点处于散点状态,互相孤立,缺乏互动和联动,景点与景点之间的道路建设,没有形成具有体系的交通环线,开发档次整体不高,餐饮、住宿、娱乐条件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总体形象不鲜明,缺少精品,对外界吸引力较弱。融合发展本质上是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吸引外来人口和资金源源不断到屈原区来。从突破现有发展瓶颈的策略而言,应重点开发品牌项目,围绕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做精,以核心精品和品牌项目带动全域农文科体旅融合发展,使外界了解和认识屈原区,增加创收渠道和产业链,增强产业附加值。
因此,全域融合发展的项目规划和各项配套设施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思路即是:“如何让外界了解屈原、想到屈原来,来了之后还想在这里居住一两天,并且离开之后心理还想着以后可以再来,还想发动亲戚朋友一起来。”也就是说,“把开心带走,把钱留下”。如果项目规划、交通体系、服务理念、环境卫生、文旅安全、品牌构建、宣传标语字体等等细节都是以此思路为核心精益求进,那么屈原管理区必会逐渐成为长株潭和“3+5城市经济圈”休闲度假胜地。
从重点项目和实施路径来说,应以“重塑区域品牌形象、完善提升基础设施、优化旅游整体环境、健全产业融合结构、加大营销力度和人才保障机制”着手,通过打造重点项目和乡村旅游商品系列,遵循“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区域联动,形成体系”的布局原则,开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潜力,建造全域融合发展结构,把发展乡村观光休闲和深度体验旅游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旅促农、以旅带农、以旅活农、以旅富农,将乡村旅游作为屈原形象窗口和品牌载体,培育和打造旅游品牌,以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屈原社会经济事业提档升级和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重点项目
(一)乡村休闲旅游重点项目
1. 农家乐民宿集群
合理利用重点区域农家庭院,盘活闲置资产,统一打造和标识民宿体验区,建立集群效应,因地制宜建造传统农家田园装饰,打造几家品牌农家乐,建立民宿星级服务和评价体系,卫生食宿安全保障体系,绿色生态食材并建立农副产品购买服务,创造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民增收,政府积极引导鼓励,多渠道宣传。
2. 农耕农机体验园
传统与现代农业,参与性的劳作体验,将受到不同需求游客的青睐。建造微型亲子农机主题乐园,儿童农机设施,集摄影、亲子游乐消费于一体。
3. 绿色农副产品展销馆
依托服务驿站和游客集散中心,建立屈原特色农副产品展销馆,不仅具备购买服务,还应具有宣传、科普、参与式体验、招商等综合功能。
4. 休闲生态农庄
发掘屈原民间特色美食,打造屈原特色餐饮,绿色生态食材。
5. 渔家乐垂钓休闲基地
建造垂钓基地和观鱼平台,集摄影、垂钓、游憩、餐饮、住宿、购物于一体。
6. 四季果蔬自助采摘园
根据四季节令,在全域不同区域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大棚等,根据市场需求合理新建种植园,比如樱桃园、草莓园等,让游客入内摘果、采菜、赏花、购物,享受田园乐趣。
1. 农旅综合服务驿站
依托高速入口或汽车客运站建设农旅综合服务驿站,新建汽车站等综合体,打造屈原品牌形象,合理整理线路,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意识。
2. 东古湖湿地公园
建造集娱乐、观赏、购物、游玩、摄影、垂钓、食宿、写生、科普等于一体的综合公园。
3. 天鹅栖息地观鸟
代表屈原乡村旅游的品质与形象,能够树立屈原绿色生态品牌主导性,有利于塑造全域新形象。
4. 猕猴桃观光农业园
打造猕猴桃产业链,构建乡村旅游、科普、采摘、购买、品尝等多功能服务体系,发展绿色循环农业。
5. 磊石山观景台
地标性山体自然风光,两江一湖交汇,洞庭八景之一。
6. 天鹅婚庆摄影
将乡村旅游与婚庆旅游、摄影旅游、绘画写生、户外运动等多种主题旅游相结合,与花海规模农业融合发展,吸引客源流量,创新天鹅文创产品,增加消费环节,为全区增创。
7. 义南村观光农业
营田镇义南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建立美丽屈原、美丽乡村品牌形象,在观光农业基础上融入文化元素,构建农产品体验购买服务环节。
1. 东古湖油菜花基地
发展规模种植,将经济作物融入观赏休闲经济,集摄影、亲子游玩、休闲等于一体。打造相关文创商品,增加创收渠道。
2. 栀子花观赏基地
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化,农业实现现代化,开展设施农业。主题化,从形象、品牌到景观氛围、场景设置都要体现主题。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从种、养到收到加工到购物的完整过程体验。重点是精致、体验,做好文化和创意,在购物品上做好文章。
3. 四季花海种植园
田园风光种植联动,打造四季多类型规模农业景观区。
4. 十里长廊网红道路
打造成观赏、游憩、摄影等于一体的网络道路。
5. 田园露天影院
在农家乐、渔家乐等区域或东古湖湿地公园、汨罗江湿地公园等地打造露天影院,让城市市民感受特色乡村文化氛围,开发相关消费环节。
6. 花海规模农业摄影基地
以观赏乡村美丽风景、放松身心、愉悦心情为目的,融入现代科技,合理利用无人机摄影,集摄影、游憩、运动于一体。游览车租借收费服务,特定鲜花购买服务等。
1. 湘江滨水绿道和自行车道
体育基础设施健全,打造相关体育赛事活动,提供相关收费服务,吸引客源。
2. 磊石山越野登山道路
依托观景平台,打造屈原特色山地越野登山项目,连接周边旅游路线,开发休憩等服务设施,增加创收渠道。
3. 河泊潭龙舟基地
与“屈原水祭”相配套,发展龙舟体育活动,与汨罗市协同合作,寻求差异化发展。
4. 山地团体拓展基地
为城市职业白领阶层打造公司团体出游、团体拓展基地,建造相关设施,增加租赁、服务等创收来源。
5. “活力屈原”全域体育设施建设
针对儿童、少年、成年人的现代体育健身活动项目,打造“活力屈原”、“健康屈原”,服务屈原人民和外地游客。
1. “屈原水祭”
河泊潭区域打造“屈原水祭广场”,可以代表屈原乡村旅游的品质与形象,能够树立历史传统积淀深厚的品牌主导性。建设沉浸式乡村旅游体验空间,提高游客参与度,建立屈原文化在岳阳汨罗湘阴区域内的竞品品牌。
2. 屈原民俗夜间经济
美食能够吸引回头客,实现多次频繁消费,应当挖掘和包装传统地方美食,并 强化绿色健康饮食等,不断提升乡村美食的旅游吸引力,增加乡村旅游消费的水平。建造美食街,鼓励民间进行美食发明创新,建立品牌农家餐饮,体现“舌尖上的屈原”,以原汁原味的乡土农作物为原材料,以乡土做法为手段,以乡土器具为载体,为游客提供与众不同的农家土菜。
3. “洞庭渔火”篝火晚会
乡村风情展演,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农村的旅游化改造,旅游的乡村居民参与。节庆活动容易过节热闹、节后冷清,因此具体策划方案需要立体规划,设计盈利项目。
4. 四季果蔬丰收采摘节
将果蔬丰收和集中采摘的时节策划成一个农家节庆活动,开展采摘、瓜果品尝、观光游览等活动,产业融合的现实需求和城市居民回归田园的内在渴望。
5. 屈原稻虾尝鲜节
打造“舌尖上的屈原”之品牌项目,集餐饮、游乐、沉浸式体验于一体。
6. “湘莲(念)屈原”品牌项目
湘莲莲藕是屈原特色之一,也是区域同质化产品,但通过举办品牌节庆活动,即可打造差异化发展之路,扩大影响力,增加营收渠道,提升农业附加值。
7.创办屈原橘颂文化节
建造柑橘园,打造屈原橘颂文化节,发展特色文化品牌,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1. 古罗子国考古遗址博物馆
打造省级考古博物馆,增强情境参与性和文创购物功能,游客亲身学习、体验历史文化,实现DIY考古创意体验,统一规划,打造楚文化小镇。
2. 芈月故里文旅综合体
打造芈月故里综合服务中心,建立集餐饮、游玩、亲子、摄影、剧本杀、短视频等功能多元的综合体。
1. “消暑屈原”打造亲水乐园
屈原湖泊众多,充分利用水资源,打造“消暑屈原”品牌,在东古湖或凤凰乡区域打造中小型亲子水上乐园,吸引客源。
2. 汨罗江古道游船
运用“汨罗江古道”概念,与“屈原水祭”配套,发展区域内水上游船经济,增加创收渠道。
3. 湘江港口观光及游艇
利用港口经济,与周边区域协同开发游艇项目,合理开发水路旅游,拓展和融入区域城市圈。
4. 湖面小篷船网红摄影基地
湖面静态摄影与动态摄影结合,在不影响养殖业的情况下,规划特定水域湖面小篷船游玩摄影设施,打造网红打卡地。
1. 凤凰山生态康养综合体
以森林自然风光游览发展带动乡村旅游和康养品牌。策划森林与养生主题,连片、连线开发,建造康养庄园等综合体,整修串联村庄道路和基础设施。
2. 凤凰乡河泊潭村养生养老农业
重点突出康体疗养、养老养生主题,强化绿色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打造植被覆盖率高、富含负氧离子、疗养设施健全、养老环境安逸的康体养生地,融合绿色农业,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全方位打造。
3. 全域打造多条康体慢行绿道
为了打造屈原全域乡村休闲和康体旅游,构建休闲旅游小镇,配套建设慢行绿道和跑道,以线连片,建立康体旅游精品线路。
1. 汨罗江湿地露营基地
合理利用防汛时间差,规范汽车露营地包括帐篷露营区、汽车停放区。各项设施齐全,保障游客安全、卫生、方便地使用各项服务设施。
2. 东古湖主题亲子乐园
在东古湖建造微型亲子乐园,与周边绿道长廊和油菜花规模农业相配套,吸引自驾游和周末休闲游客源,
3. 生态亲子喂养认养园
兔子、鸡鸭等家禽、农牧养殖饲养基地,提供喂养、认养等休闲体验服务,特色农副产品购买加工服务。
4. 传统农业亲子科普园
开发参与体验活动,如鱼苗、酒坊、辣椒坊、特色手工艺坊等。
5. 农业采摘亲子体验园
果园采摘与讲堂科普融合,例如瓜果生长过程研学、特色农产品研制生产过程等,提供农副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增加消费购买服务,提供更多旅游服务,例如生态餐饮、娱乐项目、农产品现场加工体验等。
1.外部游览线路组织图
屈原西靠湘江、北抵洞庭、靠岳邻长,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交替辐射区,是“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战略走廊,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地带、湖南自贸区岳阳片区毗邻区,因此外部文旅线路应以上述城市圈经济带为线路进行规划。
1.1环江环湖乡村旅游线路
1.2观光休闲农业旅游线路
1.3生态自驾旅游路线
1.4“3小时城市圈”网红打卡旅游线路
2.内部游览线路组织图
以两轴三片组织线路:一是以S210为轴,沿线建设黄栀子、优质稻等农业产业示范轴;二是以X409为轴,形成包含芈月旅游度假村、罗子国城遗址、屈子庙等项目特色文化旅游轴。三片包括营田镇三产融合核心片、河市镇工农改革先导片、凤凰乡农旅发展示范片。同时,以三洲河滨河风光带,省道S307线绿化景观带为轴线,连接湘江滨水景观带,将全域水域、廊道、绿道之间的生态景观连城特色线路。
2.1乡村自驾游环线
2.2农业休闲体验线路
2.3亲水游乐线路
1. 红色教育基地
将百骨塔建设为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基地,并融入全域旅游线路。
2. 农垦体验馆
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是“解放思想、创新实干,推动屈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传统基石,建造农垦体验馆,以农垦文化为主题,以现代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主要方向、以体验式旅游为亮点,以农垦精神为归宿,有利于“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激励屈原人民鼓足干劲建设美丽家乡。
3. 创办屈原楚文化知识竞赛
与湖南省院校合作,增强创意性和权威性。
4. “发现屈原之美”湖南省摄影大赛
通过举办省级摄影大赛,吸引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家到屈原,结合天鹅栖息地和屈原打造乡村旅游的机遇,一方面可以生动展现屈原之美,另一方面吸引客源流量。
5. 创办“大家到屈原”系列文化大讲堂
运用“大家”的双层含义,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名人到屈原讲座或参加活动,增强屈原文化氛围和内涵,加强宣传力度,吸引流量。
6. “湿地-鸟类-文化”农科教旅一体化基地
研学+农业科普,融入科普教育和研学功能,吸引游客和学校在此开展课外活动、乡村深度学习体验等,吸引流量。
7. 生态农业科普课堂和亲子DIY体验服务
比如建立草莓课堂,请专家科普的同时,一边听课一边喝草莓汁等加工产品,亲子DIY活动。草莓种植农业融合深加工商品、科普教育、购买等。主动联系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机构,拓展旅游客户资源。
8. 文化会议研学游一体化
依托生态康养庄园和区域优势,打造多功能的文化会议和团体活动服务体系。
9. 屈原一中品牌教育
不惜重金,创新机制,加强软硬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将屈原一中打造成屈原文化和基础教育高地,倒转区域竞争中的人才虹吸现状。
以农为基,以农融旅,以旅促教,以优质稻、黄栀子、西瓜、瓜蒌、湖藕、猕猴桃、稻虾、生猪等优势产业,因地制宜,集聚产业要素,形成品牌效应,将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农事和亲子游乐、科普教育等融合推进,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如赏花采摘、果树认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科普研学等。统一开发农(渔)家乐、乡村民宿、康养基地建设、营田镇义南村休闲观光农业、宝塔村体验农业、凤凰乡河泊潭村养生养老农业、琴棋村创意农业。按照“面、线、点”系统规划,如划分特色乡村旅游地域、建设连通城乡、景区及乡村旅游绿道、根据自然条件创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乡镇,集中全域宣传优势构建特色品牌识别体系和认同感。同时应主动出击,积极联系文旅相关上下游各行业、企业和机构(包括教育机构),使得乡村观光休闲体验旅游具备科普教育、亲子游乐、体育康养等功能,对各年龄段和各社会阶层具备多样化的吸引力。
打造栀子花全产业链,将种养、采摘、深加工、品牌营销等全流程作为吸引游客好奇心的焦点,以农业产业融合文旅科,提升产业附加值。栀子花本身除了作为种植作物,也是端午节等百草之一,契合屈原文化历史内涵,因此从观赏、体验、购买等乡村深度体验旅游角度可以深入拓展。
西伯利亚天鹅栖息屈原区,这是最有说服力的绿色生态农业代言,青山绿水的屈原区形象名片。因此一定要打好这张牌。做好整体保护性规划,尤其是对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和观鸟景观的保护。同时,将该地作为学校科普教育、湿地科考研学基地,主动联系挂牌和建立长效机制,全方位塑造周边3小时城市圈“全新网红打卡地”,以此印象和观念深入人心,构建屈原生态第一品牌。
“绿色长廊”尚磊路是屈原管理区南北主干道,南起营田镇荷花村,北至凤凰乡磊石村。道路两边笔直整齐的水杉,将约18公里路段打造成常年成荫、清爽清新的生态“绿道”。玉带般沟渠伴路而行;油菜花、草籽花争相点缀。路边的高标准农田,是2015年、2018年在屈原管理区召开的全国和全省的水稻机械化栽种现场观摩会的演示现场。根据农作物生长特点和四季特点,将东古湖湿地及十里观景长廊的周边全面统一规划,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四季都有赏心悦目的景色,使得这一长廊成为屈原第二张网红打卡地。
4. 开发民间民俗项目,发展屈原夜间旅游经济
打造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活动,发展夜间旅游。比如屈原灯会庙会,主要包括龙、狮、灯等。屈原区夜间旅游经济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等芈月度假村和“洞庭渔火”等相关项目上马建成后,可结合屈原区既有民间民俗活动,开发创新项目。
打造环湘江、汨罗江、洞庭湖生态绿色水资源建设自行车赛道,环江湖步道,三号路网红大道。建设沿江渠垂柳带、防浪柳带。加快汨罗江东西大堤基础建设,打造自行车、马拉松体育赛事,争取企业赞助,打造精品赛事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做好多渠道立体宣传,以体育赛事吸引流量,并且在全域倡导体育健身活动,推出屈原区健康活力的品牌形象,同时建立相关体育活动产业化,带动全域上下游融合发展,使得农业现代化、高科技化与体育赛事、休闲体验旅游、和康养项目形成呼应。
根据既往调研,来往屈原区旅游方式中,自驾游成为最重要的一项。因此全域除了建立健全停车场等基础服务之外,因势利导,在汨罗江湿地根据水位和节令,短时段适时开辟适合自驾游出行的户外运动空间和露营空间,这会极大吸引城市中青年和亲子旅游目标客源。将屈原区打造成为3小时城市圈户外露营生态游、亲子游的首选地。
1. “屈原水祭”,还原汨罗江古道
屈原投江的河泊潭,是屈原区打造屈原文化品牌的最重要品牌。在目前基础上可以将周边水路打通,尽可能还原河泊潭水域,建设好周边设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与汨罗市协同打造“屈原水祭”文化品牌。水是屈原区之宝,屈原投江的河泊潭则是屈原区与汨罗市差异化打造屈原文化的重要地点,而“屈原水祭”可以带动客源参与体验仪式,并与汨罗和岳阳等地建立区域品牌合作。
2. 湖面游船和江上游艇,发展水路经济
运用“汨罗江古道”概念,作为宣传定位,发展区域内水上游船经济,挖掘汨罗江古道故事和历史资源,建设好沿江风光带,统一规划,差异布局。同时,利用港口经济,与周边区域协同开发游艇项目,建设水路交通路线和水路旅游线路,合理开发有序规划,拓展和融入区域城市经济圈。大力发展湖面微型游船项目,结合养殖、观赏、垂钓、摄影等内容,规划特定水域湖面小篷船等设施,打造网红打卡地,将屈原,
打造罗子国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和楚文化小镇等。以考古文化带动体验式旅游,与芈月故里等协同整体规划路线。同时,利用现代科技,创新展示理念,更新展示技术,体现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客源也能参与到考古体验中,加强相关文创产品开发和营销,获取盈利渠道。
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应与罗子国考古遗址统一规划,建立健全乡村通达道路网络和配套设施,把该项目建成文旅综合体。因芈月故里项目靠近大堤,距离周边农户家也比较近,因此应对周边房屋等整体外部景观做统一规划。芈月现象属于由电视剧带动的一股小热潮,可长可短,除了仿古建筑和施设,应具备亲子乐园功能和休闲功能,集游憩、餐饮、购物、休闲等服务于一体。
稻田小农虾是屈原区特色之一,以此标志性农产品,带动其他相关农产品,每年固定日期举办一两次美食节,宣传口号:“屈原稻田虾,恰得更带劲”,融合带动文旅发展,增加农业产业收入和商业价值,让城市人体验乡村的美食和丰收节庆。
该项目内容包括以“洞庭渔火”篝火晚会为主体活动,配套春季活动,包括屈原百公里、沉浸式考古、油菜话屈、屈原楚语等活动;配套夏季活动,包括走娃、游艇游汨罗、屈原楚语等活动;配套秋季活动,包括屈原百公里、农民丰收节、芈月楚衣秀、屈原楚语等活动;配套冬季活动,包括屈原走娃、观天鹅摄影大赛、挖藕节、楚菜品尝会、天鹅婚纱营销活动、网红水彬打卡活动、屈原楚语等活动。同时创建柑橘园,打造橘颂文化节。
5. 红色教育:抗战博物馆及百骨塔
目前各类宣传和标识中该地方名称不统一,应重新统一名称为“百骨塔”。该教育基地位于营田镇虎形山社区,是抗日时期长沙第三次会战最惨烈的战场。1939年秋,驻守江防的国民革命军第37军95师两个团与在湘江登岸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国民革命军牺牲400余名战士并合葬于此。田汉在《中国永不忘》写下“一杯黄土稳,千秋白骨香”。百骨塔附近矗立的烟墩山、朱木冲遗址见证了当年震惊中外的“营田惨案”。同时在芈月项目里建设抗战博物馆,作为屈原区红色教育基地。
6. 农垦体验馆凝聚新精神
新中国农垦事业在特殊年代肩负起特殊的国家使命,熔铸出了具有鲜明红色印记的新时期屯垦文化,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为核心的农垦精神,在粮食生产和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规范、凝聚、激励、支撑和驱动作用。因此,屈原区在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中要传递和发扬农垦精神,可以此契机创建农垦博物馆。请屈原区有经验的老人做口述讲解。收集、整理民间富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农垦老照片、知青旧书信、旧农具,利用新科技重现当年农垦职工劳动、生活、学习场景,传递屈原农垦“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可以开辟专门区域作为旅游体验区,创新相关文创产品和消费购买体验,农副产品展销板块。宣传、保护屈原农垦时代历史文献资料,以屈原档案馆资料为基础做专项课题,深度挖掘可以为新时代屈原发展提供精神养料的文化政治资源。此外,2023年是屈原农场建场65周年,可值此机会宣传和策划相关活动。
1. 创办“大家到屈原”系列文化大讲堂
规划和发展会议经济,吸引客源和各位团体协会到屈原举办文化会议和商务会议,统筹屈原区酒店食宿和康体庄园等服务设施。“大家”具有专家和大众的双重内涵,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名人到屈原讲座或参加活动,增强屈原文化氛围和内涵,加强宣传力度,吸引流量,创造增量。
2. 农科教旅一体化互融发展
研学+农业科普,融入科普教育和研学功能,吸引游客和学校在此开展课外活动、乡村深度学习体验等,吸引流量。在农业产业中融入教育元素,可以扩大产业链,延伸知识平台和流量来源,打造果蔬采摘、体验、观光休闲、摄影、购买等一体化,建立科普课堂,将研学融入旅游产品设计和购买体验内容,加强自助服务体系和便捷性和趣味性。
3. 创新方法打造品牌教育
不惜重金,创新人才引入机制,加强软硬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将屈原一中打造成屈原文化和基础教育高地,倒转区域竞争中的人才虹吸现状。
附:
屈原文旅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
乡村旅游新城 大美生态屈原
都市圈外度假小镇 人文乡土幸福屈原
城市近郊度假首选地 绿色屈原康养后花园
田园风光户外运动小城 周末旅游网红打卡新地
乡野花海摄影天堂 运动休闲活力屈原
自驾游,游屈原
户外露营新营地,三江汇聚屈原区
到蓝墨水的上游,去看西伯利亚的天鹅
宝藏福地!来自西伯利亚的天鹅在屈原栖息
路漫漫其修远,到屈原不太远
整体实施和推进屈原管理区农文科旅体融合发展规划,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党组织在产业有机融合、产业科学布局、产业协同发展等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核心保障,强化政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依法行政、科学行政、高效行政、廉洁行政,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和引领,强化群众中的部分先进分子的示范,从而使本规划的基本精神、指导思想和行政路线变成全区人民的整体意识和自觉行动。
一、成立领导小组
党组织的核心保障作用通过三个层次的组织机构得到落实:第一层次,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副组长,关键科局任一把手参加的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作为全区实施融合发展规划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整体宣传发动、整体组织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考评机制等。领导小组的重要抓手是选干部用干部,让想干事能干成事的人上,让不想干事或者干不了事的人让,把选贤任能的干部使用制度真正在推进融合发展的过程发挥根本性的作用。第二层次,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镇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融合发展工作小组。屈原区两镇一乡是融合发展的战略要地和主战场。融合发展能否顺利推进、融合发展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两镇一乡。因此,要让熟悉乡镇实际情况、理解和支持融合发展思想并且有能力有办法落实融合发展理念的中层干部当乡镇党政一把手,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第三个层次,成立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村长任组长、村委会(居委会)主要干部及村民骨干为成员的行动小组。千根线一根针,千头万绪的工作都必须落实到基层、都必须落地生根。村级行动小组要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投身到融合发展工作中来,创造性地落实屈原区的各项政策,真抓实干,做实事求实效长效高效。
通过农文科旅体融合发展促进屈原区提质增效,创造性地建设“一园一区”,必须资源融合、财力融合、人力融合,必须把分散在各科局的力量和资源整合起来,科学调配、统筹使用,才能提升提高融合发展的效益和效率。为此,屈原区领导小组在农业农村局设立区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建立农业农村局与发改局、财政局、文旅局、科技局、教育局的联动机制,确保步调一致、政令统一,取得实效。
屈原区的农文科旅体融合发展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屈原区的长远发展、是对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一次重塑,因此政策性强、系统性强、难度系数高。各级领导干部均应该工作重心下移、作风下沉,说实话、想实事、谋实绩、求实效;区主要领导分片包干乡镇、乡镇主要领导分头包干村、村书记村长逐人包干到户,使每一个屈原区人都能正确地理解推进区农文科旅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性、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案,并自觉投身到建设工作中去,做融合发展的主人、为融合发展做贡献。实施网格化管理机制。
以区司法局现有力量为基础,采取专兼结合、区内外结合等方式广泛吸纳法律专业人才组建区融合发展法律事务所,办公室设在区司法局,与司法局合署办公,全面负责与融合发展推进过程相关的法律事务与政策咨询。农文科旅体融合发展对于底色为屈原农场、受国有农场文化浸染数十年的屈原区全区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既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和文化创新,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展模式变革。农场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比如农场人的创业意识、吃苦耐劳精神,但是长期的封闭式发展也在我们的思想意识里留下了一些对建设“一园一区”不利的东西,比如小富即安不求大作为的小农意识、死守屈原区一亩三分地不问汨罗、岳阳匡论长沙乃至国内外大全世界的保守意识、小作坊小规模代际传承的传统农耕方式、专事农业不善工商业及服务业的单一发展模式等等,早已成为我们进一步谋求发展的思想桎梏。因此,我们在谋求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人暂时不理解甚至思想上有抵触、行动上不积极等等是可以想象的。我们既要抓紧时间帮助这些人提高认识、拉动他们跟上队伍,推动他们跟上潮流,但也要给他们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允许他们想一想看一看,决不能搞急风骤雨式的一刀切。我们区、乡镇、村各级领导一定要依法推进融合发展、使融合发展进程既符合整体规划、也符合法治要求和人情事理,使广大人民群众不仅从融合发展中得到物质利益,更能享受得精神熏陶。
1. 提升对“宣传是生产力”的认识,全力做好融合发展的宣传工作
通俗地说,宣传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就是做大众化的说服工作。因此,宣传是民主的同义词,是唯一可唤起民众支持的手段。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通过宣传塑造人、武装人、感染人和教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整合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减少摩擦和阻力,增强同向发力的机会和力度、达到观念转变、人心凝聚、正气弘扬、目标坚定的目的,这样一来,宣传成了生产力的重要促进因素。进一步讲,通过宣传,提升商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创造或者增殖无形资产,实现资产(资本)保值增值,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增殖过程。因此,宣传也是一个可以创造价值的法宝,是一种生产力。全区各级领导干部都高度重视宣传,自觉学习和运用现代宣传工具、宣传手段、宣传方式方法,熟悉工作规律,把融合发展这盘大棋宣传好。
2. 开动一切宣传机器,提升宣传效力
全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平台,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墙报、板报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宣传形式,把屈原区的融合发展精准宣传到位。与此同时,我们更要利用现代宣传手段,比如屈原区政府网、政府微信公众号、QQ号、名人名家的微博或微博群以及一大批具有屈原区特色的APP(“我的屈原区”、“在屈原”、“屈原故事”、“屈原文化”)等不受地域、不受容量制约的新兴媒体,把屈原区谋求融合发展的理念和做法传播出去,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接受广大受众的督促和指导。为加大屈原区融合发展宣传力度,我们还要专门创办一份内部刊物《屈原区融合发展百家谈》及其电子版,通过这份(电子)刊物达到真正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使发展靠民、发展为民的思想深入人心的目的。
1. 握紧拳头发力,整合资金办大事
按“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财政资金的整合力度,打造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按“先行先试先受益”的原则,鼓励一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和乡村(社区)遵循“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自筹(引)资金开展建设,区财政资金予以奖励性、引导性支持。
2. 积极申请纵向专项资金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湖南省、岳阳市等各级政府设立了多项涉及农林、水利、渔业、造地、扶贫、农业产业化等专项资金,比如,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三小”水利、农村饮用水安全、病险水库治理、沼气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直补、农机具购置直补等涉农补贴资金,各种种植养植项目资金,退耕还林、天然河湖保护等生态建设资金,“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以及现代化农业专项资金等等,我们必须立足屈原区,面向岳阳市湖南省乃至全国,做好自己的工作,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
3. 依法合理合规利用民营资本
推动屈原区走融合发展的新路子,需要大量建设资金。我们除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外,还必须多途并举,按“主权在我、风险可控、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屈原区的建设。目前政府利用私人资本的方式有很多种形式,比如BOT(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实质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即政府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基础设施及城市公共事业建设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是指政府与民营企业或民营资金基于某个特定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并以合同方式确定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为公众提供高品质设施和服务的同时,民营企业也可以获得合理的利润)、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是“移交——经营——移交”的简称,指政府与投资者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后,把已经投产运行的可收益公共设施项目移交给民间投资者经营,凭借该设施在未来若干年内的收益,一次性地从投资者手中融得一笔资金,用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期满后,投资者再把该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管理)等等。屈原区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其中单独一种或多种方式依法依规利用私人资本,服务屈原区的融合发展。
1. 立即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按“融合发展规划”关于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要求,集中财力建设好主干公路,使主干公路建设达到四化要求(硬化绿化美化亮化);集中财力建设好美丽乡镇,依法有序拆除四房(空心房、违建房、危险房和零散房),政策和资金双向引导集中建房;集中财力改水改厕,实现清洁饮用水100%入户、雨水污水分流,黑污分离(含有粪便等的废水与淋浴洗涤等产生的污水分离);集中财力全面清理历史存留的垃圾、清理沟塘渠、清理全区的脏乱差;建设一批无害化卫生公厕,改革垃圾处理体系,逐步实现垃圾一体化清运,达到“户分类、村(社区)收集、乡镇转运、区处理”的目标。
2. 立即开展全员培训
区委党校要就“融合发展”专题对全区干部及群众骨干分子分期分批开展轮训;通过培训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骨干分子按包干负责的区域对全区群众进行培训;区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讲“融合发展”专题课,讲清融合发展的意义和紧迫性、必要性,讲清融合发展的理念,思路和行动方案,讲清融合发展的政策底线和基本要求,鼓励和引导全体屈原区的人民投入到建设屈原区的伟大实践中来。
3. 结合换届,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政治建设主体责任制,按提升“政治三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要求把区委领导班子建设成同心同德、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坚强的领导集体。区委领导班子必须成为全区各级领导班子的表率和模范。在此基础上,结合换届选举,把一批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能力强、吃得苦耐得劳、想干事能干事的能力贤人选拔到关键和重要岗位上,推进融合发展大业。
附件一:
东古湖观鸟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一、规划总论
(一)规划背景
乡村振兴和“三高四新”战略带领乡村旅游进入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主张推进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基于融合发展理念与互联网思维,将当地农业资源、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融合打造为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生态旅游项目,将传统农业转化为“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的新业态。
(二)规划总论
1.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屈原管理区营田镇东古湖区域(原古湖渔场),位于营田镇和凤凰乡交界处,总面积约700亩。
2.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年限为 2022-2025 年,包括近期、中期和远期。近期为2022-2023年,中期为2023-2024年,远期为2024-2025年。
二、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本规划为《屈原管理区农文科体旅融合发展规划》中的精品项目,以农文科体旅融合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立足屈原管理区以农业为优势产业的基本区情,推进农业与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以农兴旅,以旅促农,形成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新业态。
(二)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将东古湖湿地建设为集观鸟、稻虾体验、垂钓、科普、赏花、民宿、餐饮、商业八大版块为一体的农业体验式旅游区,同时规划一批品牌创新项目及创新产品,打造东古湖观鸟湿地公园旅游品牌,使东古湖项目成为屈原文化旅游产业的示范与标杆。以点带面,推动全区旅游业发展,使屈原管理区成为长沙、岳阳居民的周末旅游胜地,最终达到吸引人口、吸引外资、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宏观目标。
2. 分期目标
Ø 近期:完善设施、开发产品(2022—2023)
完善停车场、园区步道、观鸟屋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宿、餐饮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优化游客体验;开发亲子垂钓、稻虾体验互动、直播观鸟等体现“互联网+文化+农业+旅游”的新产品,增强东古湖观鸟湿地公园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启动示范申报工作,对比全国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示范地区的评定要求,不断完善观光休闲农业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
Ø 中期:整合产业、拉动全区(2023—2024)
整合邻近资源,与凤凰乡茶园、猕猴桃培育园、瓜蒌种植区等农业园区联手打造一站式农业体验旅游项目;推进产业融合,以生态农业旅游拉动河伯潭、罗子国遗址、芈月故居等文化景点旅游;创新旅游业态,强化农业旅游的体验性、文化性、生态性、参与性、休闲性、度假性项目开发,完善产品体系建设。
Ø 远期:培育品牌、辐射周边(2024—2025)
加强融媒体宣传,打造系列展现当地自然风光的融媒体产品,将东古湖观鸟湿地公园打造成辐射长沙、岳阳的精品旅游品牌,让屈原管理区成为长沙、岳阳的后花园、度假首选地。
(三)发展定位
Ø 总体定位:长岳农业体验旅游首选地
Ø 功能定位:屈原文化旅游示范区、“屈-汨-湘-长”经济带湿地生态景观区
Ø 形象定位:观鸟胜地·最美古湖
三、环境条件分析
(一)区位条件
东古湖位于屈原管理区营田镇和凤凰乡的交界处,屈原管理区委员会(中心城区)东北方向,西面和南面都毗邻城区主干道——西临尚磊绿道、南邻工业大道,交通便利。屈原管理区北接岳阳市,南连长沙市,地理区位优势独特。从岳阳市和长沙市出发,经许广高速可直达屈原管理区高速路口,下高速后沿316省道向西直行,再经一段乡道即可到达东古湖观鸟湿地公园,全程不到2小时。
图11 东古湖区位图
(二)旅游资源条件
东古湖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北边有大面积湿地,内有多种多样的水草、水鸟,每年冬季还有西伯利亚天鹅聚集,观赏性强;西南边有稻虾养殖基地,种植了大片水稻,稻田中同时养殖小龙虾;南边为居民居住区,有数十座独栋民房,可提供住宿、餐饮服务;东边为大片鱼塘,鱼为居民自养,可供垂钓;规划区西邻尚磊绿道,该绿道两边种植树木,一年四季均有不同景色,路面情况良好,可承担自行车、马拉松等户外体育赛事;尚磊绿道西边是大片的农田,种植油菜花,每年春季盛开。
该区域土地性质为集体所有,稻虾养殖基地、油菜花田等都由管委会统一管理,容易进行土地征收及改建工作。
图12 东古湖资源分布图
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可整理如下表:
资源类型 |
单体资源 |
观赏时间 |
湿地 |
水鸟、水草 |
全年 |
湿地 |
西伯利亚天鹅 |
11月-2月 |
鱼塘 |
鱼 |
全年 |
稻田 |
水稻、小龙虾 |
全年 |
花田 |
油菜花 |
3月-4月 |
表1 东古湖旅游资源清单
四、功能分区规划
东古湖观鸟湿地公园与尚磊绿道连通,形成步行环线,园区入口设在工业大道上,园区出口设在尚磊绿道上。公园设八大功能区,包括五个旅游区(观鸟区、垂钓区、稻虾区、科普区、赏花区)和三个服务区(餐饮区、民宿区、商业区)。另建有生态停车场、观光车中转区、观光车站、园区步道、文化长廊、隔离带等基础设施。
功能区及重要基础设施具体规划如下表所示:
项目名称 |
位置与规模 |
建设内容 |
建设类型 |
|
旅游区 |
观鸟区 |
区域北侧,约50亩 |
湿地景观带、湿地植物园、湿地水鸟生态园、天鹅湖、帐篷露营地、观鸟屋、摄影棚 |
提升改建 |
垂钓区 |
区域东侧,约50亩 |
水产养殖区、鱼塘生态园、亲子互动摸鱼项目、垂钓园、渔家乐 |
整合改建 |
|
稻虾区 |
区域西南侧,约100亩 |
水稻种植体验园、小龙虾垂钓基地、亲子互动园区 |
提升改建 |
|
科普区 |
入口处左侧,约10亩 |
科普馆、蔬菜馆、黄栀子馆、屈原文化展馆、屈原农业历史展馆 |
改扩建 |
|
赏花区 |
区域西侧,约200亩 |
油菜花观赏园、花卉种植园、花卉采摘园 |
提升改建 |
|
服务区 |
商业区 |
东西向园区步道北侧,约20亩 |
商展馆、文创馆、特产馆 |
改扩建 |
餐饮区 |
民宿区北侧,约10亩 |
休闲农庄、有机餐厅、农家乐、采摘-烹饪一体式自助餐厅 |
改扩建 |
|
民宿区 |
入口处北侧,约20亩 |
休闲景观园林、蔬菜种植体验园、民宿房间 |
提升改建 |
|
基础设施 |
生态停车场 |
入口处东侧,约20亩 |
停车场、绿色景观 |
改扩建 |
观光车中转区 |
入口处西侧,约20亩 |
观光车停车场、观光车售票区、候车区、车站 |
改扩建 |
|
隔离带 |
区域东北侧,约10km |
隔离带、生态景观 |
改扩建 |
|
园区步道 |
贯穿整个园区,约10km |
步道、休息区、生态景观 |
改扩建 |
|
文化长廊 |
区域北侧,观鸟区旁,约5km |
文化展览、凉亭、休息区、长廊 |
改扩建 |
表2 东古湖分区规划表
功能区包括五个旅游区和三个服务区,具体说明如下:
(一)旅游区:
Ø 观鸟区:以湿地观鸟为主题,将东古湖湿地进行生态景观化和业态多元化打造,对相应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改造和提升,建设摄影棚、观鸟区、露营区、等场所,提升游客体验。在湖边打造湿地景观,为游客提供户外露营休闲服务。
Ø 垂钓区:将外部鱼塘按照景观休闲垂钓园进行改造,设置景观垂钓台和休闲亭廊,打造亲子互动摸鱼项目,设置渔家乐,为游客提供餐饮、室内休闲娱乐等服务。
Ø 稻虾区:充分利用已有的稻虾养殖基地,建设水稻种植体验园、小龙虾垂钓基地、亲子互动园区等项目,基于融合理念和互联网思维,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亲子园区。
Ø 科普区:在观光车中转区西侧设置科普区,修建科普馆,内设蔬菜馆、黄栀子馆、屈原文化展馆、屈原农业历史展馆等分馆,安排讲解员,以短视频、现场舞台剧等多种形式介绍屈原历史文化以及农业知识。
Ø 赏花区:将尚磊绿道西侧的农田开发为赏花区,平时种植油菜花,每年春季可供游客赏花、拍照、打卡。
(二)服务区
Ø 餐饮区:依托当地农户,打造具有屈原特色、以屈原农产品为主要原材料的农家乐餐厅,同时推出较为高端的有机食品餐厅,使用天然种植的有机蔬菜,打造“东古湖人家”餐饮品牌。将餐饮、娱乐、休闲在空间上结合布局,打造“吃喝玩乐”空间。
Ø 民宿区:整合周边土地,加入景区的配套服务建设。采用景区+农户的合作形式,景区作为主要休闲度假场所,乡村提供别样住宿和民俗体验等,村庄的旅游环境体现乡村民俗风貌,广泛采用乡村景观、乡村人文景观、乡土建筑小品等。对于尚未开发的部分村庄,可由村民集体入股的方式开发,部分休闲娱乐项目导入村民家中,打造民宿客栈等具有当地地方民俗的建筑风格。
Ø 商业区:在园区步道沿边规划建设有特色的、适宜服务业发展的商业区,包括商展馆、文创馆、特产馆等。售卖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土特产,如黄栀子、瓜蒌子、葛根粉等,打造屈原优质农产品名片;挖掘特色文化资源,设计系列与当地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如融合天鹅、黄栀子、屈原、芈月、罗子国元素的摆件、书签等。一方面拉动经济发展,为政府创收;另一方面以特色商品的售卖为渠道,宣传当地文化,提升屈原管理区在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东古湖观鸟湿地公园分区规划如下图所示:
图13 东古湖功能分区规划图
五、资源保护规划
(一)农耕文化的保护
1. 总体思路:
屈原管理区的前身是屈原农场,有悠久的农耕历史和独特的农耕文化,既包括屈原管理区独特的农耕工具、农耕技术、农耕模式,也包括当地居民自创的劳动号子、民歌、风俗和祭祀活动等,这些都是屈原管理区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灵魂所在。在建设东古湖观鸟湿地公园的过程中,要着力挖掘、保护、传承当地的农耕文化元素,塑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品牌。
2. 具体措施:
Ø 修建农业文化博物馆、农业科普馆,保存历史上的传统农耕工具,以多媒体形式介绍当地农业发展历史、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应用和创新式的农耕理念(如瓜蒌鸡、稻虾混养等);
Ø 以农业文化和地域文化为依托,利用休闲农园、民族村镇等特色景观资源空间,不断丰富乡村农耕文化品味;
Ø 着力打造节庆民俗文化,开展稻虾文化节、黄栀子文化节等别具特色的活动,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多接触性和参与性强的文化体验活动。
(二)湿地生态的保护
1. 总体理念:
东古湖湿地中有着品种繁多的湿地植物和鸟类,在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湿地景观、湿地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在进行现代化、商业化改建时,要时刻将维护湿地气候生态放在首位,任何商业活动都不得对湿地生态带来负面影响。
2. 具体措施:
Ø 对湿地内的主要观赏树种挂牌保护,未经允许严禁采集植物标本和采摘 花卉果实;
Ø 设立自然保护区,对湿地中的鸟类实行全面保护,严禁游客私自逗弄、喂食鸟类;
Ø 景点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时,尽量避开植物生长区域,避免干扰鸟类活动;
Ø 对居民、游客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
(三)田园景观的保护
1. 总体理念:
田园景观是东古湖生态农业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农业旅游魅力所在,能够满足游客对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望。在开发旅游功能的过程中,可以局部地改变原来的农业生产结构,但农业生产仍是旅游农业的主要方面,所以要防止旅游农业的过度开发,避免破坏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2. 具体措施:
Ø 严格乡村土地利用审批制度,合理规划乡村土地,禁止乱占耕地,乱挖渠道等直接破坏田园意境的行为。因地制宜并结合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
Ø 注重保护当地乡村建筑,合理规划布局居民住宅区,避免单个民居建设随意建造。
六、旅游营销规划
(一)营销目标:
Ø 开发本地及邻近区域旅游市场:通过升级改建,将东古湖观鸟湿地公园打造为屈原管理区的名片,吸引当地及邻近区域的乡村游客群,着重提升市场认知度,巩固东古湖观鸟的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
Ø 辐射吸引周边大城市旅游市场:在吸引当地游客群的基础上,辐射长沙、岳阳大城市游客群,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与屈原管理区其他旅游景点,如芈月度假村、罗子国遗址等形成联动,打造屈原文化生态旅游名片,对中等距离游客形成独特吸引力。
(二)品牌形象:
观鸟胜地、最美古湖
(三)营销战略:
1. 品牌营销
品牌战略是市场营销中的主导战略。东古湖观鸟湿地公园应以“观鸟胜地、最美水乡”为定位,强化品牌意识,依托湿地景观和西伯利亚天鹅栖息地等资源,塑造自身独具代表性的生态文化农业旅游品牌。
2. 整合营销
以整合营销促进规划区内品牌的规模影响。东古湖湿地目前的市场影响力小、知名度不高,应整合区域内甚至区域周边相关旅游资源,与凤凰乡茶园、猕猴桃种植园等联合打造生态农业旅游线路,与河伯潭、汨罗屈子文化园联合打造屈原文化旅游项目。
3. 融媒体营销
利用融媒体进行品牌宣传是重要的营销策略。打造东古湖宣传册、明信片等平面媒体宣传物,发放在主要酒店、公路服务区、路旁广告牌等地;充分利用现有媒介平台,在V屈原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开设东古湖专栏,定期更新介绍园区项目;充分利用中南大学的学界资源,邀请知名专家到东古湖举办学术会议、录制节目等;参考项城做法,培训村民成为up主,全民营销,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重点利用微博、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打造一系列介绍东古湖的视频、摄影产品,提高东古湖观鸟湿地公园知名度。
4. 参与感营销
参与式旅游是近年来游客的首选。东古湖开发过程中,要注重构建游客对规划项目的参与感,让游客参与农业活动、文创产品研发、融媒体产品制作等环节,建立可触碰、可拥有,和游客共同成长进步的旅游品牌。
七、行动计划
(一)行动原则
统筹规划、分类实施、试点先行、重点突破
(二)开发时序
本次规划共分为三个阶段:近期、中期、远期,具体项目的开发时序如下表:
项目名称 |
具体建设 |
近期 |
中期 |
远期 |
|
基础设施 |
生态停车场 |
停车场 |
√ |
||
绿色景观 |
√ |
||||
观光车中转区 |
观光车停车场 |
√ |
|||
观光车售票区 |
√ |
||||
候车区及车站 |
√ |
||||
隔离带 |
隔离带及生态景观 |
√ |
|||
园区步道 |
步道 |
√ |
|||
休息区 |
√ |
||||
生态景观 |
√ |
||||
文化长廊 |
文化展览 |
√ |
|||
凉亭及休息区 |
√ |
||||
文化长廊 |
√ |
||||
旅游区 |
观鸟区 |
湿地景观带 |
√ |
||
湿地植物园 |
√ |
||||
湿地水鸟生态园 |
√ |
||||
天鹅湖 |
√ |
||||
帐篷露营地 |
√ |
||||
观鸟屋 |
√ |
||||
摄影棚 |
√ |
||||
垂钓区 |
水产养殖区 |
√ |
|||
鱼塘生态园 |
√ |
||||
亲子互动摸鱼项目 |
√ |
||||
垂钓园 |
√ |
||||
渔家乐 |
√ |
||||
稻虾区 |
水稻种植体验园 |
√ |
|||
小龙虾垂钓基地 |
√ |
||||
亲子互动园区 |
√ |
||||
科普区 |
科普馆 |
√ |
|||
蔬菜馆 |
√ |
||||
黄栀子馆 |
√ |
||||
屈原文化展馆 |
√ |
||||
屈原农业历史展馆 |
√ |
||||
赏花区 |
油菜花观赏园 |
√ |
|||
花卉种植园 |
√ |
||||
花卉采摘园 |
√ |
||||
服务区 |
商业区 |
商展馆 |
√ |
||
文创馆 |
√ |
||||
特产馆 |
√ |
||||
餐饮区 |
休闲农庄 |
√ |
|||
有机餐厅 |
√ |
||||
农家乐 |
√ |
||||
采摘-烹饪一体式自助餐厅 |
√ |
||||
民宿区 |
休闲景观园林 |
√ |
|||
蔬菜种植体验园 |
√ |
||||
民宿房间 |
√ |
表3 具体项目开发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