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做强农业‘芯片’、建设农业强省”和市委市政府建设“七个岳阳”的决策部署,屈原管理区大力实施全域水稻单产提升行动,按照“一年办点示范、两年扩大推广、三年全域增产”思路,坚持“优品种、优设施、优品质、优模式、优品牌”路径,三年努力实现全区水稻单产提升100斤、亩均增收100元、药肥减量10%以上,助力岳阳国家农高区创建,力争为全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作出屈原示范。今年,5.45万亩示范点测产数据显示,双季稻单产1105.7公斤、再生稻双季单产875公斤、中稻单产650公斤,均较上年增产50公斤以上。10月26日,央视《焦点访谈——丰产丰收的中国“粮”方》报道屈原管理区水稻单产提升成功经验。
全域水稻单产提升行动实践中,我区面临多方面问题困难和挑战,比如,土壤酸化、有机质含量低、重金属超标,低镉、生产季节适宜的双季稻搭配品种缺乏,重大病虫疫情应急防控体系不健全,数字化、智慧化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稻谷优质不优价等,都严重影响农田产出效益、农民经营收益。
为此,建议:
1、支持建立整建制水稻单产提升试点区。政策性支持推广施用有机肥、冬种绿肥,改良酸性土壤;持续支持推广低镉水稻、优质稻品种,优化稻谷供给结构和品质;支持合理密植、机插机抛、精准施肥等绿色高产综合技术措施,提升种植效益;支持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支持建立重大病虫疫情应急防控设施及物资储备库,加强以“三虫两病”(钻心虫、卷叶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为主的重大病虫害防治,以福寿螺为主的外来物种防控。
2、支持建设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小试中试基地。引导科研院所企、院士专家合作支撑屈原管理区建设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小试中试基地,开展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试验示范,组织召开全省乃至全国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现场观摩活动。
3、支持建设低镉水稻新品种繁育基地。引导科研院所企、院士专家合作支撑屈原管理区建设低镉水稻新品种繁育基地,繁育一批双季稻生产季节适宜、土壤环境适合和市场畅销的优良水稻品种。
4、支持建立优质稻订单基地。打通与省级以上大型粮食收储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的购销渠道,建设长期稳定的优质稻订单基地1万亩以上,示范带动构建稳定的优粮优价机制。
5、支持建立整建制水稻智慧管理平台。引导科研院所企、院士专家合作支撑屈原管理区建设全域水稻智慧管理平台,推广应用量子点光谱仪、气象站、土壤墒情、病虫害测报仪等智慧农业新设备,建设屈原管理区数字稻田精准种植平台,实时获取全区水稻全生育期长势、土壤养分、水分、气候、气象以及病虫害数据,通过智能分析和科学决策,逐步实现全区水稻生产耕、种、管、收等生产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应用。
(屈原管理区代表团:向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