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大力实施“八大行动”

创新提升行动半年度工作总结

编稿时间:2024-07-30 10:22 来源: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浏览:

  一、工作情况

  (一)打好“农高牌”,赋能促创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赋能农业、农村和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农高区创建强基固本。湖南优质鱼类育种研究院及生态健康养殖基地项目、科创大楼主体工程及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完成基础建设。惠众粮食产业园(一期)育秧中心、仓储库房、大米加工厂房基础已完工,烘干中心正紧锣密鼓推进建设,项目必将提升我区粮食仓储、加工及处理能力。作为农业科技工作亮点,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岳阳分中心、岳阳市绿色食品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运营中心均在我区挂牌,将为农业强区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依托水稻工程研究中心,我区广泛开展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努力实现稳面积、提单产、优品质、强品牌、增效益,为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质双季超级稻丰产增效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在我区启动,项目针对南方双季稻生产存在重大产业瓶颈,拟探明双季稻周年温光资源高效利用原理和优质双季超级稻量质同升机理等两大科学问题,攻克四大关键技术,集成构建优质双季超级稻丰产增效产业化技术模式,并打造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再提升南方双季稻产业化发展水平,必将有力推动岳阳国家农高区创建。

  (二)打好“企业牌”,投入促提升。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利用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做实科技政策宣讲、业务培训指导,增强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激发企业研发投入活力,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主导力量。拟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名单64家,未雨绸缪做好申报填报指导与服务,抢抓省厅填报系统开通时机,及时分批次指导入库。制定培育计划,分三批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年度申报工作,第一批指导完成4家申报。以企业研发统计为基础,组织70家企业代表参加科技业务课程培训,提高企业研发报统的意识,帮助企业解答报统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比上年度报统数据,对重点企业和新入规企业上门辅导,现场协助完成申报工作。跟进企业专利落实情况,协助昇通新材、金刚电缆分别申报专利15个和6个。

  (三)打好“服务牌”,实现新突破。深入企业开展服务,针对企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积极协助解决困难,传导利用好各级各类政策,持续推进“智赋万企”,为企业发展创造一流环境。海泰博农的“揭榜挂帅”项目“栀子高纯度藏红花素分离纯化量产技术及应用研究”通过公示。鑫源新材的“高端热场碳碳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和昇通新材的“EMI超薄柔性电磁屏蔽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等2个中央引导地方项目通过公示。指导鑫源新材的“大宗碳纤维边角废料回收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申报省重点研发项目。为海泰博农、润德高分子和昇通新材提交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技术需求三项。9家企业通过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1家企业成功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四)打好“人才牌”,强基促提升。坚持“双向选择、供需对接”原则,深入辖区开展摸底,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依据选派条件和范围,联合组织、人才部门,精准选派,确定省级科特派3名,市级科特派10名。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研发投入与研发人员严重不足。2023年度研发投入报统数计3.2亿元,研发人员数559人,体量、增长均不高。主要是受区位客观因素影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高校和科研院所,饲料产业为我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单一,饲料加工方式初级低档,技术含量低,研发人员少;全区具备填报资格的79家企业事业单位中,有24家为服务业,合计研发支出不足1000万元,仅占总数的3%;加之2023年国家统计核查,我区工业产值由于核减基数,产值腰斩,研发费用必然拉低。

  (二)高新技术企业增长乏力。我区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为27家,占实际在运行的规上工业企业56%,后备可培企业已严重不足。高企培育周期长,获得专利申请、授权少,现有新引进项目及新注册企业还达不到申报条件。市局下达我区较上年净增13家高企任务,难以完成。

  (三)科技管理力量不足。科技创新提升现仅有1人专职从事科技工作,需对接上级科技部门所有业务科室,并承担全区创新提升行动牵头工作,科技管理力量极为薄弱,科技资源难以整合。